化學材料業過去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礎,未來在因應氣候變遷、與實現碳中和目標,將扮演關鍵角色。在這樣的前提下,研發是化學材料業尋求永續解方的途徑之一,不論是減少石化原料依賴、延長碳製品壽命,還是創造循環經濟、綠色材料,種種變革都需要顛覆既有製程及技術。

為了確保企業源源不絕的研發動能,李長榮研發團隊在2018年遷入高雄楠梓研發中心,以此為研發基地,培育高階研發人員的同時,導入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核心的研發流程,第一步以同理心定義問題,第二步不受限的創意發想,第三步運用原型測試可行性,透過這樣的流程,在實作中尋求創新突破點,為產業孵化新的技術、新的商機,有朝一日將能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實現永續的解方。

創新關鍵之一:Outside-in & Inside-out,連結市場定義問題

過去在打造企業策略或是產品開發時,一般會先透過分析了解企業自身資源、潛力、優勢等現況,同時評估產業趨勢、競爭對手能力,去合理判斷創新方向,相當於是自企業內部往外(Inside-out),提供市場客戶符合企業定位優勢的服務和產品。

相對的,在時刻變動的市場中,連結市場的需求變得極其重要。以李長榮為例,我們不僅問自己「擅長什麼?會什麼?」,而且回頭去問「客戶在想什麼?市場需要什麼?」,時刻聆聽市場與客戶需求,自外往內(Outside-in)開展創新,能夠更靈活的反應市場變化,找到利基點同時,真正解決市場客戶的需求。

結合Outside-in & Inside-out進行開發新產品的做法,對企業的創新動能來說具有策略性影響。舉例來說,近年因原料價格一路攀升,如按照傳統朝上游原料布局,利潤空間將持續被壓縮,透過Outside-in的思維,李長榮自市場出發,瞄準全球永續、減碳限塑趨勢,聚焦綠色材料、循環經濟及節能方向發展創新,雖然前期確實需要大量時間資源投入,但最終的結果孵化出非石化能源製成的生質化學品、特用電子級化學品循環回收技術、廢水/廢氣再生等產品與服務,讓李長榮得以朝向高值化發展,不僅獲得產業升級,也加快綠色轉型的進程。

創新關鍵之二:創意發想平台,鼓勵創業精神

鼓勵創新容易淪為口號,僅僅是經營層級響應支持,卻未貫徹到組織文化,創新並不會發生。建構一個開放創新的環境是第一步,李長榮在高雄楠梓的研發基地設有「創意發想平台」,每個員工都有10-20%的時間可以自由運用在創意發想,一旦有了具體想法便可以在平台中提出,如通過平台認證技術與市場可行,並將獲得內部創意獎金,並且會提供管道確保實驗項目落地走向市場。

創意發想平台設立的初衷便是讓組織內每一個人都擁有創業家精神,自主性的發現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彼此碰撞切磋,讓更多創意被看到。舉例來說,這兩年曾有同仁提案利用聚丙烯和改良過的纖維素做成新的材料,應用在布料上可以使材質變輕,並達到保暖、防水作用,而且可以循環再利用,後續也啟發其他同仁提出不同方案,在布料材質的創新上激盪出更多可能。

目前李長榮約有三到四成的專案都是源自創意平台。譬如說運用在可撓式面板的先進光學材料CPI(透明聚醯亞胺Colorless Polyimide),研發同仁為了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光是配方組合就試了100多組,整個團隊試了500組,最終發展出穩定性高、能夠在常溫中儲存的產品,有益於提升客戶產品良率,減少工業廢料產生,對永續減廢也是一大貢獻。

創新關鍵之三:五階段風險控管,找到創意突破點

創新,不能只有創意,還必須能夠解決商業或社會的問題,因此考量技術或市場的可行性也是極其重要。作為管理者,除了創造人人都願意提供想法的舞台,在環境驟變、客戶需求日益複雜的情勢下,制定一套降低風險的開發流程,幫助員工實現創意,同時創造價值,才是真正鼓勵有價值的創新。

在李長榮高雄楠梓的研發基地,所有的專案都需要經過五階段風險控管的開發流程,包含P0評估與分析、P1概念驗證、P2量產評估、P3試產及P4市場發表,每一個階段會引進不同部門的團隊,對技術、市場及專利等可行性反覆測試驗證,把問題找出來,打磨優化再評估,過程中甚至會詢問客戶意見,目的就是在正式量產前將風險降到最低,讓創意轉而成為對社會和產業有價值的創新方案。

以李長榮所供應的電子級異丙醇(EIPA)為例,透過高階創新技術完全回收半導體晶圓製程中產生的異丙醇廢液,可以幫助半導體產業減碳減廢,達到循環經濟。專案小組花了五年時間,共二十名製程小組反覆實驗、檢測廢液、分析,並動用高雄林園廠數十名產線員工,一起協助驗證、試錯,2020年總算成功上市,不僅有助於半導體產業加速綠色轉型,也讓台灣的創新研發成果站上世界舞台。

隨著全球氣溫逐漸升高,2050年碳中和目標勢在必行,各產業面對氣候風險都提出了積極的應變方案。身為產業鏈最上端的化學材料業,研發工作不能鬆懈,培育人才,落實創新與創業的精神,才能實現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