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中國第三個證券交易所也在昨天(11月15日)於北京正式開市。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首批共有81家公司,主要為中小企業,呼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9月宣布將設立北交所時強調的「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方向。截至收盤,81支北交所股票合計成交95.73億元,其中10支新股漲幅均超過100%。

北交所揭牌暨開市儀式在11月15日舉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表示北交所「正式揭牌開市,這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對於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普惠金融之路和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證監會預計下一步也將「持續深化新三板改革,辦好北京證券交易所,著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投資者超過400萬戶

昨日開市首日有81支股票交易,10支為新股,另外的71支為精選層平移股票,這些上市公司主要來自軟件、醫藥和高端制造業等行業。其中,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71支精選層平移股票將繼續實施30%漲跌幅限制。早在開市前,就有累計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過400萬戶。

這些參與交易的個人投資者需要符合申請北交所交易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帳戶和資金帳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元,並且有2年以上證券交易經驗等資格。

10支新股大漲

北交所開市第一天,首批81支股票早盤多數實現上漲,其中10支在北交所上市的新股更是大漲,觸發了兩次臨時停牌,截至收盤合計成交95.73億元。

瑞銀證券董事長錢於軍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國內目前已有科創板和創業板服務於符合規定和特定行業屬性的微利企業,北交所把上市的門檻降為2億元人民幣市值,不強調淨利潤,可以實現服務更多中小創新企業的目的。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則認為,從流動性角度看,投資者准入門檻的降低對突破此前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困境有很大助力,預期北交所將吸引到更多本地的個人及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同時,海外投資者對投資中國初創企業的強烈需求,期望未來的進一步放開讓他們也能參與其中。

上市門檻降低,減少對西方依賴

無論是上海或是深圳的證交所,對於公司上市都有較嚴格的要求。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孔博(Viktar Fedaseyeu)對德國《商報》表示,北交所與上海的STAR市場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上市要求較低,因此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弱的公司現在可以選擇在北交所上市。 《商報》也指出,對於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在美國上市雖是更具吸引力的選項,但今年以來,北京對於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的監管仍在繼續收緊。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則指出:中國的創新型中小型企業在籌集國內資金方面面臨著挑戰。由於中小企業缺乏抵押品,銀行更傾向同大型企業合作,使得小型企業往往選擇在國外融資。北京證券交易所試圖為這些公司提供一個在國內獲得資金的選擇。

《彭博社》(Bloomberg)稱,此舉目的是為中國公司拓寬融資管道,進一步推動中國的技術,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北交所開市首日 中小企業新股漲幅破100%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