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五中全會閉幕,這是本年度相當重要的政治議程,除了延續慣例通過五年規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更通過「2035年遠景目標」,這攸關著中國未來五年至十五年的經濟戰略,透過「雙循環」、「內需市場」、「糧食安全」及「基礎科研」等來推動經濟復甦,以及降低美國的影響力。此外,「2035年遠景目標」不但可視為中共邁向「第二個一百年:建政百年」的中程計畫,也會是習近平權力布局的重要環節,重要性不言而喻。

先續任總書記再連任國家主席 保不被政治清算

按往例,五中全會所關注的是下一個五年規劃審議,鮮少有涉及政治權力的安排,過去僅有8次左右涉及重要的人事調整,例如1934年毛澤東首次列入政治局委員、1989年江澤民接軍委主席及2010年習近平增補為軍委副主席等;然而,政治上今年會受到關注的原因與過去不同,畢竟習近平權立集中化,「接班人安排」也不再「鄧規習隨」,在2018年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後,習不會提前跛腳,也不必為接班人抬轎,重點會是「鞏固習在黨政領導的權力核心」。

「五年規劃」是延續中共「國家對經濟市場掌握影響力」的慣性,縱然2006年開始將「計畫」改為「規劃」,但政府宏觀調控的能力及公有經濟的優勢仍不變,事實上「下層建築(經濟)無法左右上層建築(政治)」,反而是「上層建築決定了下層建築」,政府主導角色仍具計畫經濟的本質。無論如何,「十四五規劃」是短期性的經濟任務,所有的策略方針將以2021年為首開之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面脫貧」的成績作為「第一個一百年:建黨百年」的賀禮。

然而,在2021年揭幕建黨百年大典之後,習近平即將面臨2022年總書記一位能否延續的問題,雖然2018年的修憲取消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習要在2023年續任國家主席應當毫無疑問,但是在「以黨領政」的規則下,中共黨章第38條也依舊有「各級領導幹部的職務都不是終身」的規定,假若習無法連任總書記,就算可以仿效鄧小平退居二線來實質掌權,但也難保其它勢力的反噬,有名無實應當不算最壞的情況,就怕淪落像劉少奇在文革時被政治清算的下場。

習近平及其班子布局上位二十大 全力鞏固習核心

「2035年遠景目標」受到矚目,關注度與「十四五規劃」不相上下,持平而論,對中國而言是有經濟戰略的必要性,畢竟國內經濟有降速的現象,加上美中經貿有逐步脫鉤的可能,國際市場不再熱絡、技術取得的障礙也提高許多;同時,中共有意續命「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目標,尤以半導體、5G通訊、人工智慧等「新基建」的技術引進途徑不如過去順暢,就必須自力更生投入科技自主研發,長期來看,「2035年遠景目標」會比「十四五規劃」更牽動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早在去年(2019年),「十四五規劃」的政策基準與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已有許多研析,而「2035年遠景目標」的具體內容則相對陌生許多;不過,「2035年遠景目標」的政治意涵相當突兀,擘劃中國未來十五年的發展目標,這呼應了習近平的掌權野心。直言之,「2035年遠景目標」是習近平權力超前部署的一環,不但和「十四五規劃」有相輔相成的關聯性,「2035年遠景目標」的指導性會高於「十四五規劃」,更可以直接對接2049年「建國百年」的國家目標,以延續中共執政的正當性。

形勢比人強 反習能否集結還待觀察

其實,習近平的「2035年遠景目標」並非首創之舉,早在1995年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便提出一樣長達十五年的2010年遠景目標,雖然不必然對江的政治權力有直接的影響,但在胡錦濤2002年接班後,江仍掌握中共軍委主席二年及國家軍委主席三年,便可知道這樣的鋪陳步驟是有具參考的價值。因此可以推估習近平的掌權目標,若能續任總書記及國家主席各一任,卸任後仿效江續掌槍桿子不是不可能,那習近平至少可以實質掌權到2030年,這或許比終身執政更具可行性,可以安撫黨內派系又符合了習個人的政治利益。

當然,現實上,習近平不可能走回毛澤東時期強人領導的態勢,如何將習家軍部署在中共高層的權力結構中,有助於習有更充裕的準備來安排接班人,同時在習續任領導人後,「之江新軍」上位將發揮「維護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的保皇作用;換句話說,自此開始到2022年,中共內部權力縱橫將會愈來愈清晰,習進入第三任與習家軍在二十大的權力布局之間維持正相關的連動,而中央地方黨政軍要員會否效忠納編習家軍?或是集結反習勢力企圖奪權接班?這有待觀察,不過習在黨內仍握絕對權威,「識時務」應當是目前最穩妥的選擇。

延伸閱讀

五中觀察:人事看前湖北書記 經濟看十四五目標

中國拉緊學術政治審查 國際學術交流恐有寒蟬效應

*本文獲「中央廣播電台」授權轉載,原文:2035年遠景目標 劃下習近平延任掌權之路?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