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7大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在2025年的市值漲跌幅大幅超越美國「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 M7),因此被法國大型金融機構命名為「七巨人」(Seven Titans)。全球投資者正陷入抉擇,評估是否參與由Deepseek帶動上漲的中國股市。

(圖表製作者:日本經濟新聞社)

瑞士金融集團瑞銀(UBS)策略師孟磊表示:「由於Deepseek為AI領域帶來變革,全球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中國股票。」他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股票的估值將會上升。」

中國七巨人市值大漲

今年2月底,法國興業銀行將中國7大主力股票命名為「七巨人」,這7家公司分別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集團、小米、中芯國際、比亞迪、京東集團與網易。

截至3月13日,「七巨人」的股票市值總和達約新台幣47兆元,較2024年底上漲約26%。相較之下,由於Deepseek的崛起,以及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同一時期美國「七巨頭」,包括輝達(NVIDIA)與Alphabet等公司的市值總和下跌約17%。

目前,騰訊與阿里巴巴的市值已超越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大型國有石油企業「中國石油」。此外,小米和比亞迪的市值也逐漸逼近中國石油。

負責命名中國「七巨人」的法國興業銀行亞洲股票策略負責人佛蘭克·本齊姆拉(Frank Benzimra)表示,中國股市的上漲不僅受惠於政府推出支援房地產和股市的政策,還與中國股票的估值較低、投資者持倉水準偏低有關。他進一步指出:「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業績顯示出復甦跡象。」

(圖表製作者:日本經濟新聞社)

自2020年中國政府阻止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以來,中國股票的本益比一直維持在低水準。根據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目前阿里巴巴的預期本益比僅16倍,京東集團更低至8倍。

中國政府支持與美國制裁推升中芯業績

Deepseek的成功,讓中國市場籠罩在振奮氛圍中。在3月11日閉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AI成為討論的核心話題。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方案,並表示將支援生成式AI基礎模型的應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則宣布,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支援新興企業發展。根據官方介紹,該基金將引入地方資金,規模達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兆5610億元)。

以Deepseek的成功為契機,中國正加強對技術創新的信心。曾對中國政府抱持半信半疑態度的股票市場,也開始重新進行估值調整。

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目前該公司市值達5188億港元(約新台幣2兆2029億元),正在逼近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市值約895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5924億元)。儘管英特爾的業績低迷是一大因素,但兩國代表性半導體企業的市值領先地位可能正在發生轉變。

(圖表製作者:日本經濟新聞社)

然而,受美國制裁影響,中國半導體廠商無法進口最先進的製造設備,導致生產技術落後全球頂尖產品數個世代。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制裁,中國的IT、汽車與軍工企業不得不依賴國內供應鏈,使訂單大量流向中芯國際,帶動該公司業績成長。目前,中芯國際的預期本益比仍維持在60倍的高水準,顯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抱有高度期待。

中國股市過去曾多次讓投資者失望,這次是否會有所不同?本齊姆拉認為:「這波漲勢能否持續,取決於中國經濟能否擺脫通縮,但目前這一點尚未實現。」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中國支援AI鮮明,對科技股期待加強
中國股市「分紅大革命」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