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將組建的新經濟團隊引起外界關注。由於中國經濟進入結構性衰退,而經濟又是國家發展基礎,二十大(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如何拯救衰退中的經濟是中國共產黨優先處理的課題。

經濟團隊的領頭人選是總理,但中國總理的角色定位具有微妙性。按照中國憲法賦予總理的職權,他是政府首腦,負責國家全部的行政事務,舉凡: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環保、外交,乃至軍事都要參與。但實際上,從毛澤東時代以來,總理的角色和政治分量在不同時期有很大不同。中共建國初期,周恩來擔任政務院總理,別看他還是黨內僅次於毛澤東和劉少奇的第三號人物,其實實際的職權很少。因為當時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同政務院平級,把經濟的管理權限歸給計委,周實際上被剝奪經濟發言權,而經濟之外的其他領域有副總理分管,因此周能直接管到的只有外交,這塊是他的專長。直到高崗事件發生,計委變成政務院的一個部門,周才有經濟的話語權。但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周始終沒有完全掌握經濟方面的決策權,這個權力交給劉少奇。

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

改革後,中國的行政體系相對分權、制度化,總理通常擁有經濟和社會的管理權限,但外交和軍事這2塊則專屬於兼任軍委主席的共產黨總書記,只有鄧小平時期有過例外。總理掌握的經濟權大小與個人能力有關。比如朱鎔基任總理期間比較強勢,經濟決策權就大,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基本上不插手經濟事務。然而,到了習近平時期,新成立的2個小組——中央財經委員會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把屬於總理的經濟大權褫奪過來,國務院變成單純辦事和執行機構。李克強雖然在黨內排名第二,但實際的權力也就被弱化。

現在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使習近平在二十大後不得不重視經濟問題。事實上,4月後中國政府已經把經濟視為第一要務,頒布一系列穩定經濟大盤的政策。但疫情與清零政策,及中國經濟自身的結構性問題,讓這些刺激措施發揮不了應有的效應。中國經濟還在艱難爬坡,2022年初訂的5%經濟成長目標已不能指望。

由於外部環境的惡劣,在未來1、2年內也不可能的完全改善,意味著中共在二十大後將工作重心再次轉向經濟,否則,嚴重的失業和財政危機即使不會誘發金融和全面的經濟危機,仍會對中國社會穩定及習的統治權威產生不利影響。習近平不會在第三次連任剛開始,就因為經濟數據太難看而被百姓罵,讓自己很沒面子。

因此,要救經濟的第一步,需建立得力的經濟團隊,尤其總理人選要選對。出於這點考慮,我從7月以來就看好汪洋,而非另一個熱門人選胡春華,認為習將會選汪洋做下一任助手。雖然汪、胡2人的升遷路徑基本上相同,都擔任過幾處地方的主政官,2人都主政過廣東,到國務院後做過副總理,但是汪洋有過在地方和中央發展改革系統工作的經歷。

由計畫委員會演變而來的國家發展和改展委員會,是中國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擁有最精華的經濟管理人才,這使他熟悉中國經濟。汪洋早年思想開放,屬於中國的廣義改革派,在改革系統裡有人脈。後來再成為常委分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是中國的另一個人才庫,裡面有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這都是他成為總理後可以利用的人脈資源,相比之下,胡春華欠缺這2方面的資歷。重要的是,習在二十大後想把經濟拚回來,僅僅在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手段做出改變,恐怕是不夠的,必須釋放經濟活力,為此就需重拾改革,即使習近平不想做本質性的經濟改革,也需在制約經濟活力的外沿性改革上做一些事情,因此汪洋無疑是比胡春華更合適的總理人選。

選好總理後需要放權

選好總理後需要做的事是放權,若緊緊把持經濟決策大權,總理即使再天縱英明,最多也只能做小修小補的措施,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開拓經濟局面。就好像現在的李克強,他是有想法的人,希望能在經濟面推行力度較大的改革措施,但無奈被習近平壓制,掌握不了經濟大權,他的經濟改革想法就無法實施,而只能按習近平的思路行事。汪洋如成為總理,肯定不想成為第二個李克強,這應該也是李克強的意思:他不阻礙習近平連任總書記,但習近平也得同意放權給下任總理。

放權包含2方面,一是人事,二是經濟決策權。至少國務院經濟管理部門的各部門領導應由總理提名,習近平不能干預太多,不過副總理這一層級恐怕習近平就不會讓總理主導了。從實際的經濟管理過程看,部門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力比副總理更明顯,總理如能把自己屬意的人選佈局到經濟管理部門,特別是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重要部門,應能夠貫徹自己的意圖。

比人事更關鍵的是經濟決策權。中國經濟的問題,主要在於執行路徑出現偏差,這和決策有關。過去,總書記基本放手讓總理管經濟,不干預總理的經濟決定,但因為習近平要集權,把經濟權力抓在手上,李克強雖然兼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副主任,可最後拍板的仍是習近平。如果汪洋做總理,應將經濟決策大權部分讓渡給他,否則,當2人意見不一致時,汪洋仍然要聽習近平的指令,受習近平挈肘,這樣做事的空間將大幅被壓縮。

如果汪洋要有經濟決策權,習近平至少將現在控制的中央財經委員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其中一個交由汪洋負責。鑑於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一職慣例由總書記兼任,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就理應由汪洋兼任主任。再考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職能和承擔的責任,這個角色十分適合總理。

當汪洋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擁有經濟決策權,意味著中共要在二十大後全力救經濟,並啟動停滯已久的改革措施。這將挽回民心,尤其是企業家的信心。

習近平能否在汪洋做總理後把經濟決策權交給他,取決於習近平對自己的權力和統治是否有充足自信。如果習近平認為把經濟決策大權讓渡給汪洋後,還能駕馭住他,將有可能把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一職給汪洋;如果認為汪洋有經濟決策大權後會形成對自己的某種挑戰,威脅習近平的權力,他就會繼續控制這2個機構。但這是中國經濟走出衰退、甚至是中國社會走出泥沼的最後機會,就看他如何權衡。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客座評論:習近平會組建怎樣的經濟團隊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