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末,中國科技業的日子不好過。百度、字節跳動、愛奇藝等大廠都傳出裁員消息。一張關於科技大廠的裁員名單在朋友圈流傳。關於其真實性,有業內朋友說,除了少數幾家有裁員報導,剩下的裁員訊息大抵發生在過去兩年。即便如此,裁員統計圖將焦慮的情緒推到了頂點,很多人覺得明年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


大廠裁員潮中,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進入我們視野,那就是中國年輕人的未來機會。中國年輕人就業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有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上面提到的幾家科技大廠也都分布於此,帶動了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生態。

這幾天,有一篇文章〈年輕人開始離開杭州〉在中國瘋傳,講述了幾位年輕人為什麼選擇離開杭州,回到老家的經歷。有人說,大城市奮鬥太內耗,在杭州兩年,也沒存到錢;也有人說,高昂的房價,不斷升高的落戶門檻,較高的生活開銷,是他們離開的原因。

關於年輕人的就業,中國今年流行一個詞「內卷」,指的是產業內競爭加劇,總產出卻沒有提升。比如,被稱為「卷王之王」的深圳中學,2021入職教師名單中,幾乎全部是清華和北大的博士或博士後。連清華北大的博士都下場搶當中學老師,未來年輕人的機會似乎更少了。

中國今年還流行一個詞「躺平」。指的是年輕人沒有動力奮鬥,聽天由命的失落感。比如,在等待裁員消息的某科技員工說,「疫情來了,誰也不敢提離職,大不了就躺平。」沒想到裁員潮一來,讓人猝不及防。

放眼看去,哪裡還有屬於年輕人的機會?換個方向看,現實並不絕望。科技正在進入各行各業,我幫它稱為「技術的展開期」。以AI、雲端計算為代表的IT能力正在廣泛進入各行業。

分享兩個故事。一位石油鑽井服務經理Deraldo Gomes,今年33歲。10年前他從石油工人開始做起,每天工作13個小時,每個月還要在海上待上1、2周,非常辛苦。32歲這一年,他想要改變,轉行IT。他沒有選擇學校或線下培訓,而是從線上100%遠端學習,每天在家自學。

他在2020年9月開始在線上學習,到2021年5月,完成了8個月的學習。他熟練掌握了Java Script和Python,現在進入了一家網路安全公司,在10月份簽下了第一份合約,工作時間縮短了很多,再也不用頻繁出差了,還有11萬美元的年薪。他說:「掌握程式語言不難,難的是第一步。因為你要放棄過去十幾年積累的所有技能和行業資源,從零開始。很慶幸,我做到了。」

另一個故事是建築設計公司Varuna的創辦人Thomas Sulikowski,今年只有20歲。15歲時,他對開放世界遊戲Minecraft著迷,這是一個可以創建虛擬世界的遊戲。他覺得,Minecraft不僅僅是一款遊戲,還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他和另外4名朋友一起,改寫原始碼,訂製屬於自己的建築設計工具,創立了Varuna。

現在,這家公司現在已經發展成44名員工。他們有建築師、程式開發者、城市規劃師,分布在14個國家和地區。如今,他的客戶不光來自遊戲公司,還有消費品牌、農業公司甚至航太部門,每個項目收取的費用在5千到9萬美元不等。

今年10月份,20歲的Sulikowski在受訪時表示:「我們產業的未來令人興奮。到目前為止,Minecraft已經賣出了2.3億份,很多人用它開發教育內容和VR技術,這個市場在未來還會越來越大。」

這兩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問題?機會屬於善用最前端科技的年輕人,年輕人擔心的不應該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跟不上時代浪潮。看到了浪潮在哪裡,就要果斷讓自己成為浪潮中的一份子。

這個浪潮,可以叫IT技術的浪潮,可以叫AI浪潮,可以叫VR浪潮,我們總結為數位革命,它正在大火,迅速進入各行各業。你不需要成為技術理論發明人、科學家,你只需要成為最懂如何用好技術的人,就可以獲得利益。因為技術只是武器,坦克已經在那裡了,你需要的是用它打好閃電戰。就像上面提到的程式工具和Minecraft開發工具。未來屬於善於掌握這個時代的工具,利用工具為自己賦能、釋放自己能力的人。

7月的一次科技特訓營直播,有一位學員問我:「我是傳統的服務器區域分銷企業,面臨雲端服務銷售的衝擊,市場嚴重萎縮,利潤空間見底,找不到任何轉型思路,還請王老師指點一下。」

我的回答是:既然已經看到雲端計算是未來,與其在原來的產業裡溫水煮青蛙,不如主動行動,站到屬於未來的那一邊,把你的銷售技能貢獻給雲端服務企業吧。我們要順應趨勢,而不是與趨勢對抗。

對於那些喊內卷和躺平的年輕人,有時候,你不理解這個世界,錯的可能並不是世界,而是你沒有發現這個時代的趨勢。但機會只屬於主動爭取的人,「躺平」不是沒有機會,而是自己放棄了機會。

*本文獲「全球風口」授權轉載,原文:大厂纷纷裁员,内卷躺平是年轻人的解吗?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