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落地,港警昨日(10日)大肆抓捕民主派人士,包含前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和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十多人,並大舉搜索壹傳媒香港總部。

儘管中國政府多次表示《港版國安法》有利於「一國兩制」和香港發展,但從中國的實際動作和各國反應來看,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太多人認同。包含澳洲、加拿大都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美國總統川普也簽署《香港自治法案》,移除對港的特殊待遇。

香港還能做生意嗎?

三成美國企業考慮離港

根據《CNBC》報導,7月初,香港美國商會就《國安法》的影響調查了183間在香港運營的美國公司。超過35%受訪者表示,由於政治不穩定性加劇,公司考慮在短期或中長期將資本和業務重心轉移、離開香港。

但也有超過64%的受訪者表示其公司沒有計畫離開香港,認為中國內地市場和沿海區域仍有發展潛力,也有部分人認為《國安法》會替香港提供更穩定的經濟環境。

《蘋果日報》被抄,香港還有「自由」嗎?

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多人因被指涉嫌「勾結外國勢力」,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港警還派出約2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消息一出,引發全球關注。

《BBC》報導指出,近年不少香港傳播媒體被陸資收購後,開始自我審查,避免觸及敏感新聞議題,以免激怒北京,唯獨《蘋果日報》至今仍未受影響;因此,雖然該報在港的公信力並不是特別高,但卻是人民心中「新聞自由」的重要標誌。

人權觀察組織認為,中國選擇對《蘋果日報》開刀,可能是想限制該報的發行。「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共長期以來一直對輿論感到恐懼,他想利用新的國安法,粉碎香港獨立的異議。」人權觀察亞洲社社長亞當斯(Brad Adams)說。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呂秉權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在《國安法》之前,中美關係轉差時,北京曾經驅逐了一些美媒駐華記者,已經影響到美國媒體在香港的運作。7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表示,香港實施《國安法》後,令新聞機構感到憂慮,帶來不確定性,決定明年把香港辦公室的數位新聞業務移至韓國首爾。

中美相互制裁,金融業陷兩難

港版國安法也讓香港成為中美關係近期最大的爭執點。中美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脫鉤,上週五(7日),美國宣佈制裁11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香港行政特首林鄭月娥,與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駱惠寧皆榜上有名。

可見美中大戰的砲火,已打到金融業,在香港的外國銀行處境尤其艱難,因為它們夾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強之間。香港諮詢公司Quinlan & Associates執行長昆蘭(Benjamin Quinlan)告訴《彭博》(Bloomberg),銀行面臨很大的壓力。

即使香港相關單位對美國制裁不予理會,表示本地銀行沒有義務遵守美方規定,在評估是否為個人提供服務時,應恪守公平原則。但知情人士認為,香港當局的說法,無助於平息銀行的擔憂,因為他們還是得遵守其他地區法律。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花旗正採取行動,暫停11名被制裁官員的戶口,而總部位於倫敦的渣打正審視該行與被制裁官員關係及其戶口的交易活動,更禁止有關官員在該行開戶。

然而,其實遵守美國命令可能會讓銀行抵觸「港版國安法」,銀行陷入兩難,花旗集團發言人說:「我們會定期審查世界各地客戶的帳戶。」,拒絕對美制裁香港官員進一步發表評論。

(參考來源:BloombergCNBCBBCBBC中文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