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獲批准在上海、香港同時上市後,將要發行的股票平分到兩地、各發行16.7億股,並於10月27日到30日開始招股。

沒想到,不管是投資機構或散戶都認購踴躍,在上海被超額認購280倍,排隊人數達一萬多人;可能是因為「平價」,在香港買一手(50股)入場費僅4,040港幣(約合新台幣1萬4,900元)。最後,螞蟻集團決定提早一天截止招股。

全球史上最大IPO

加總起來,螞蟻集團在中港兩地IPO募資規模將達34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元),超越紀錄保持者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去年IPO的290億美元。如果螞蟻集團後續動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則金額可能再更高。

根據定價,螞蟻集團估值將達3,133億美元,已經超過許多美國大銀行如高盛和富國銀行的市值。不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螞蟻集團雖然沒有分行,但要說它是中國最大的銀行,其實也不為過:旗下的支付寶每月有超過7億3千萬用戶,是美國第三方支付商PayPal活躍用戶數的兩倍以上;今年截至六月為止,支付寶就經手了17兆美元的數位支付金流。

締造史上最大IPO,更替中企這一波返中二次上市做了最好的註腳,也代表中國亟欲「自立自強」的決心。共同創辦人馬雲表示,螞蟻集團上市是「第一次有這麼大的IPO在紐約市以外的地方定價,這是我們三、五年前根本不敢想像的。」

彭博提投資螞蟻集團的5大風險

不過,IPO搶購熱烈、數字強勁,《彭博》(Bloomberg)卻從一個「悲觀者」的角度指出,對投資人來說,好的開始,並不一定會兌現成長期的勝利。《彭博》提出5大風險:

首先是來自中國和他國的監管。螞蟻集團崛起之所以可能,部分原因在於中國願意讓它進行實驗。而現在這家金融科技巨頭從支付到消費者貸款等各種領域都處於主導地位時,中國監管機構也就會更加嚴密審視其一舉一動。前幾個月,監管機構對螞蟻金服和其他金融機構可以收取的消費者貸款利率設定了上限、施加新的資本和許可要求、並限制某些資產管理產品的規模,都會綁住螞蟻集團的手腳。

而且不只母國會監管。中印衝突升溫,印度最近禁止該公司的支付服務;在美國,知情人士表示,川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螞蟻集團和另一中國科技公司騰訊,擔心它們的支付平台會威脅到美國國安。

第二個是來自對手的競爭。由於騰訊等公司也提供行動支付服務,支付寶在中國的市佔已經從原本的75%下降為55%。另一如日中天的搖錢樹業務「信貸」也面臨激烈競爭,騰訊的消費者貸款業務不斷增長,京東和小米其他科技巨頭也紛紛湧入。就連中國政府本身也是一個威脅,中國中央銀行正在開發數位貨幣,目前尚不清楚支付寶將如何適應新系統。

第三個是技術前景可能面臨挑戰。螞蟻及其貸款合作夥伴MYbank一直以來誇耀自家的風險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分析3千多個變量,允許顧客在手機上輕按幾下即可申請貸款,並在獲得批准後馬上收到現金。除此之外,疫情發生前,它們的違約率僅略高於1%,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但《彭博》指出,就連螞蟻集團自己都警告過,其貸款算法尚未在信貸週期內得到充分測試;此外,隨著中國對隱私的態度逐漸轉變,構成其模型基礎的數據可能會越來越難收集。

第四個則是,阿里巴巴和馬雲仍很大程度掌控螞蟻集團。馬雲目前通過數家擁有螞蟻股份的實體來控制公司,同時,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螞蟻金服約1/3股份,並將購買更多股份以避免稀釋。這都將讓少數股東權益降低。

最後則是估值。《彭博》指出,投資人不得不自己仔細判斷,所有這些風險是否都反映在螞蟻的股價中。彭博分析師陳(Francis Chan)表示,螞蟻集團的IPO定價相當於2021年預期收益的約36倍,接近其同行的高端,估值可能過高。

今年雖有疫情襲擊,卻也是IPO眾多的一年,《彭博》針對螞蟻集團提點的5個風險,適合所有人參照,IPO派對後,要去看見不同因素交織、決定企業能否達成長期繁榮的目標。

(參考來源:CNBCThe New York TimesBloomberg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