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已於10月16日揭開序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開幕演講中,提到中國將以最大誠意和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後續對台灣會有哪些新措施令人關注。另外這次二十大被外界視為是中共40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因為習近平將打破以往連任不超過2屆的傳統,讓這次的人事異動備受注目。二十大後,中共領導圈子會有誰?是否會持續實施清零政策?都是二十大的關注重點。商業周刊為您整理二十大的完整介紹,讓您一篇掌握二十大的重要議題。
為什麼要關注中共二十大?
中共二十大全名為「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由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大會報告過去5年的施政內容,並選出第20屆的中央委員會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討論、決議黨的重大議題,修改黨的章程,將決定中國未來5年的施政方向。
二十大會後的一中全會
二十大結束後會再舉行「一中全會」(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新一任中央委員總書記、25名中央政治局委員,及包含總書記在內的7名常委,和7名中央書記,並批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任命。
由於中共十九大會議中,已經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指出「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2018年也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放入中國憲法,強化中國政治將由共產黨領導的基礎。
因此,二十大將決定未來5年的中國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決策圈名單,以及對台灣的處理方針。
中共二十大召開日期?
中共二十大於2022年10月16日召開,至22日閉幕。每5年召開一次,也是中央委員總書記的任期。目前習近平已經連任2屆,外界一致認為他將連任第3屆。
盤點4個中共二十大重點
1.二十大習近平是否會培養接班人?
依照由鄧小平留下的「集體領導」、「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包含中國國家主席與副主席在內的領導職位,都不能連任超過2屆,每10年都要進行領導接班,因此在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都只擔任2屆國家主席和中央總書記。
但在2018年,中國人民大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刪除「國家主席僅能連任2屆」的內容,外界認為這是習近平為謀求多次連任的動作。在這樣前提下,二十大是否會出現習近平的接班人、中常委7人名單會有誰,及國務院總理會不會換人,將是一大看點。
中國共產黨內部有「七上八下」的淺規則,指年齡在67歲以下的續任,超過68歲的人退任,因此25名政治委員中,將有11位退任,中國共產黨內的派系實力再度重組。
7人中常委新名單,將揭露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內權力有多大
攤開現任7名中常委名單,除了習近平之外的其他6人:
- 李克強:67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 栗戰書:72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
- 汪洋,67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 王滬寧:67歲,負責中國思想意識指導。
- 趙樂際:65歲,負責反貪腐,掌管中共人事。
- 韓正:68歲,主導香港事務。
根據「七上八下」的淺規則,預期栗戰書與韓正將會退休。李克強、汪洋、王滬寧雖為67歲,也可能出現在退休名單中,這將取決於習近平會不會為了培養年輕的親信取代他們,以弱化其他派系實力,鞏固之後幾屆連任的政治權力。
尤其李克強曾在3月表示會卸下總理職務,如果二十大後,李克強確定退休,總理之位的可能候選人包含:汪洋、李強、胡春華等人。德國之聲曾分析這3人接任總理的可能性:
汪洋
擔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汪洋,在19屆中常委中排名第4,是外界推測的總理候選人中資歷最深。汪洋屬於共青團派出身,該派別曾因李克強上位,而被習近平壓制,但從十九大以來,汪洋
展現出對習近平的忠心耿耿,獲得他的信任,加上汪洋因年齡關係,只能擔任1任,對習近平而言威脅較小。
李強
63歲的李強是上海市委書記,是習近平最信任的親信之一,外界認為他跟習近平的關係,很有機會成為下一任國務院總理,同時也能展現習近平在黨內的政治實權,大到可以無視江澤民派、胡錦濤派系。
但李強近期因為對上海2500萬居民實施為期2個月的疫情「清零」封鎖,使他聲望受挫,即使沒有得到總理職位,李強也可能晉升政治局常委。
胡春華
59歲的胡春華是現任4位副總理之一,也是從共青團派出身、上位的代表人物。即使他的資歷比汪洋淺,但他曾負責農業和扶貧問題,並且曾主政西藏、內蒙古和廣東,累了大量經驗。
胡春華的年紀可能讓習近平顧慮他擁有長期的政治前途,未來有可能顛覆他,但反過來說,習近平也可能看重他的實務資歷,而選擇他。與李強相同,即便沒有得到總理職位,胡春華仍被預測將晉升政治局常委。
2.二十大的兩個確立
剛落幕的十九屆七中全會發表全會公報強調,由習近平執政時期提出的「兩個確立」,一是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二是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兩個確立」已經被送交至二十大審查與審議,預計將會被寫入共產黨章程中,強化習近平1人專政的政治基礎。
3.二十大將如何處理台灣問題?
外界矚目的對台問題,預計二十大會強化2021年11月舉辦的19屆六中全會的論述——「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延續「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的決議內容。
2022年初,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劃下5個關鍵詞:
-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
- 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
-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
- 融合發展、共同市場
- 文化傳承、心靈契合
雖然不斷強調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但淡江大學專家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接下來5年實行武統台灣的機會不高,因為「發起戰爭的代價」與「國家發展」抵觸,「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意義在於加大反獨促統的力道,在「國家發展」與「統一台灣」2件事之間選擇前者優先。
4.二十大後會保持清零政策嗎?
與全球各國背道而馳,中國是唯一堅持清零政策的國家。外界預期,二十大後仍不會改變中國目前嚴格執行的清零政策,即使此舉將會重創中國的經濟成長。在二十大召開前夕,《人民日報》連續3天發表評論文章,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無疑是強調中共高層的防疫路線。
習近平也在10月16日的二十大開幕演講中提到,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原則,並「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更加證實清零政策會持續下去。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