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崛起許多年輕企業家,他們都勇於冒險、嘗試新領域。例如,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出生於1983年,2012年創業,TikTok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短影音平台,市值超過4000億美金。

另一個例子是梁文鋒,他出生於1985年,2023年創辦深度求索DeepSeek,專注於AI研發,並聘用本土人才,今年初推出的AI模型震撼全球。

此外,今年中國春晚上,吸引大眾目光的跳舞機器人,來自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出生於1990年,2016年創業。他開發的機器人成本較美國競爭對手低,展現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這些中國企業家多接受本土教育並創業,在取得一定成就後,跨出中國挑戰國際市場,與20年前複製美國商業模式不同,例如當年阿里巴巴如亞馬遜中國版,百度則像谷歌中國版。近年來,中國的新創公司更專注於技術創新與獨立發展。

為什麼這些科技新秀能崛起?原因在於,他們著重基本科技研發,從0做起。中國最近流行「投資初創企業」,創投尋找早期且真正創新的投資項目,這跟矽谷做法很類似,其實就是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

創投的真正意義是「風險投資」,根據矽谷經驗,平均創投10個案子中,可能6個會失敗、3個取得小成功,只有1個會超級成功,真正賺錢就是要靠這一個案子。中國創投正逐漸往這個方向邁進。

事業經營也需像創投一樣,往不同領域押寶,不必每個都成功。由於世界快速變化,在傳統經營企業和研發產品時,保守思維已不再適用。

未來,企業和個人都應向創投業學習,積極擁抱不確定性、不要害怕失敗,並且勇敢承擔風險!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