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超過十億人從事食品產業相關工作,包含種植、加工、運輸、銷售、烹煮、包裝、販售以及外送,如此龐大的產業人口,食品產業甚至被有些人認為是「世界最大的產業」。隨之而來的是,地球上大量的資源都用以維持食品產業發展,50% 的可居住地以及 70% 的淨水被使用於生產食物的農業。

除了規模廣大的農業,我們平時用來包裝食物飲料的容器也為地球帶來了龐大的負擔,人手一杯手搖飲料的台灣,光是每年消耗的一次性杯具就高達 15 億個,相當於 4 萬 4 千座 101 大樓。儘管政府、企業、民間已開始推動自備環保杯、努力減塑、限塑,但仍效果有限,造成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的問題。目前歐洲與台灣已經有政府與業者開始推行「租賃外帶杯」,一次解決資源浪費、廢棄外帶杯過量、自備環保杯不方便的問題,期望透過多方共同努力,讓享受珍珠奶茶的片刻,不會淪為環境的負擔。

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掉,相當於每年 13 億噸  (圖片來源:Wix)

廚餘資源化
即使我們投入了龐大的資源生產供給人類生活的糧食,這些糧食也並非最終都進到我們的胃裡。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統計,在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中,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掉,相當於每年 13 億噸,數字相當驚人。然而,這數字僅包含了被浪費的糧食,若將生產消費糧食過程中,投入的能源、物力、人力一併計算,每年為了生產消費糧食,最終被浪費掉的資源,將遠遠比 13 億噸更為可觀。

解決糧食浪費的問題,首要工作便是從源頭做起,像是推行飲食教育,讓食物浪費根本性地減少,減少廚餘產生。
當廚餘產生的時候,必須要有良好的處理對策,才不致造成社會和環境問題。以台灣為例,超過六成的廚餘都用以餵豬,但餵豬不盡然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事實上,廚餘除了餵豬以外,還能成為新商機。

若將廚餘堆肥產業化,從源頭控管品質以及數量,搭配適切的土地和設施,輔以堆肥相關專業知識技術培訓,並調整法令,使肥料認證機制能夠符合堆肥產業需求,如此一來,廚餘也能變成黃金,而非避之唯恐不及的棘手問題。

推動廚餘堆肥產業化的 7 項關鍵政策  (圖片製作:循環台灣基金會)

廚餘堆肥產業化的益處相當多,經濟方面能夠增加本地就業機會、促進收入,同時也有益於降低環境污染、增進土地肥力,這樣的契機也提供一次公民責任機會教育,讓民眾對廚餘有更多認識。

廚餘堆肥產業化的 5 項益處  (圖片製作:循環台灣基金會)

案例說明—剩食再利用:春一枝
是為了解決台灣果農經濟、就業,以及水果生產問題,春一枝以友善交易固定利潤的模式,用市場價格向農民收購正熟而無法進入經濟市場的季節性水果,讓這些原本極有可能被丟棄的水果獲得二次生命,變成一支支可口的水果冰棒。

春一枝使用無法進入經濟市場的水果製成鮮甜可口的冰棒  (圖片來源:春一枝)

Love Food Hate Waste
Love Food Hate Waste 是 Wrap 旗下的計畫,旨在提高人們對減少食物浪費的需求的認識,並幫助大眾採取行動。通過提供一些簡單實用的日常生活小撇步和知識,像是剩食食譜或是如何建立採購清單等,達到減少食物浪費的目的,同時還能增進經濟和環境效益。

品加工廢棄物應用
由 Love Food Hate Waste 拍攝的影片,紀錄三個家庭從生活實踐,減少食物浪費和食物採買費用

R&R Ice Cream

食品加工所產生的有機廢棄物,也能夠化為生產電力的原料。R&R 冰淇淋公司便與 First Milk 乳製品公司合作,將乳品加工廢棄物,透過厭氧消化系統轉為沼氣和有價值的電力,不僅有效處理廢棄物問題,還能減少生產成本。
減少一次性容器使用:青瓢
在台灣人手一杯手搖飲料處處可見,這些手搖飲料所使用的容器大多都只限於一次性使用,根據統計,台灣一年消耗高達15億個一次性杯子,疊起來的高度更是超過 4 萬座 101 大樓。台灣便有新創團隊致力於解決這樣的問題,青瓢藉由租賃容器和餐具,來減少一次性紙製和塑膠容器的使用,目前已有多場大型活動與青瓢合作,讓參加者能有便利且有品質的環保體驗。
鐵製便當盒便當
為減少盛裝食物所產生的一次性垃圾,許多廠商也提供鐵製便當盒,不僅不需要額外付費,便當盒也不需要自行清洗,能夠有效大量減少餐盒垃圾。若有需要訂購使用鐵製便當盒的便當,可以參考以下清單(台北市的民眾也可以參考此份清單),享用美味餐點的同時也減少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文章原始出處:循環台灣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