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超級變動的時代,最近歐洲雖然有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辭職事件,但遠比不上亞洲洶湧的地緣政治浪潮。
首先是中國二十大,10月22日閉幕。不意外的,習近平順利連任,開始他史無前例的第三任任期,奠定習時代的超級霸權。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沒人想到他會只用習家軍,把不屬於他的人馬通通排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7人小組」外,這是比俄國普欽(Vladimir Putin)還要集權的作風。
中國有14億人口,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代表中國未來將會是「政治重於經濟」、「習近平個人集體領導」,一切以習近平說了算,假如不瞭解習近平,就不能算了解中國。但問題是,習近平沒有指定接班人,而且他的意志難以預測,只有一小撮人能接近權力核心,這都加深了未來的不確定性。
現在全世界投資人都公開討論台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特別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0月兩度表示中共會加速統一台灣。此外,台積電總裁上週鼓勵員工放假。
究竟企業該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狂風暴雨?我認為展望未來,台灣企業需要有以下4種準備:
1.走出去
不管我們如何愛台灣,未來大幅度投資台灣絕對是不明智的,因為風險實在是太高。除了地緣政治風險以外,還有缺電及缺人。環球晶圓董事長最近表示,該公司今年計畫購併德國半導體廠世創失敗,主要原因在於,德國認為台灣未來會「香港化」,變成中國的一部分,因此不願意把資產賣給台灣企業。所以該公司決定啟動「多地投資」計劃,在全球多地設立工廠,分散在台灣的風險,同時更接近當地市場。
2.黑天鵝
這是一種心態,也是英文所謂的「Never say never」(永遠不要說不可能),與做最壞的準備,像是政府現正多強投資戰備物資、加強資安,也不要輕易挑釁中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26日對台灣講演時,特別提到這點,他建議台灣應保持低調、避免挑釁對岸,要多爭取國際夥伴信任,才是最好的護身符。因此我認為,台灣企業應準備好「B計劃」,在台灣以外有第二個平台。
3.活下去
華為總裁任正非8月曾提出警告,他認為未來3到5年國際情勢將異常險峻,最壞的日子才剛要開始,中國需做好與美國長期鬥爭的準備,氣夠長最重要。有鑒於此,除了台積電以外的台灣公司們,是不是應該從中獲得啟示?
4.打群架
台積電和鴻海等大企業到海外投資沒有問題,但大多數台灣公司都是中小企業,不可能分散太多資源,因此一定要攜手合作,不可能什麼都自己來。一個做法是加入大公司生態系,另一個是和同業夥伴組成「產業控股公司」。
傳統上,保險業責任是降風險,但現在保險業本身就是風險的來源。當疫情、地震、戰爭席捲而來,在台灣的我們,應如何避險走向未來?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