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在全球方興未艾,正如火如荼地驅動效率不足、成本過高、生產線不靈活等特性的傳統製造業積極轉型,然而,在轉型步伐加速且許多科技逐漸成熟時,全球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為製造業帶來重擊,導致供應鏈斷鏈、需求大幅減少等問題產生,嚴重影響了製造業的前景。

持續性混亂成為新常態 思維改變才能重塑競爭優勢

「儘管台灣因防疫成績亮眼,國內並未受到影響,然而台灣製造業不管是從上游的原物料到最終端的產品輸出,仍十分仰賴國際市場,並非長治久安之計,當黑天鵝成為常態,影響全球的金流、人流、物流,全球化的步伐走緩,疫情不知道何時會結束,同時,中美貿易戰也尚未有一個結論,加上未能加入RCEP,對於製造商來說,如此不確定性將大幅增加經商的困難,持續性的混亂將是製造產業的新常態。 」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暨微軟新創加速器執行長胡德民指出,「未知,將成為向來保守、習慣於制式流程的製造業最大的敵人,卻也是驅動轉型的動力。」

在面對越來越多不可預測的未知,胡德民建議製造業要放下過去的思維,勇於跳出框架,從「know -it- all」(無所不知),改成「learn- it- all」(求知若渴),「不再依賴過往的製程、交易方式、甚至服務方式,正視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改變,積極回應(Response),並強化企業的韌性,建立更能感知風險、抵禦攻擊、同時能快速回復(Recovery)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最後才能重塑(Reimagine)競爭優勢,以因應未來充滿不確定及風險的市場環境。

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暨微軟新創加速器執行長胡德民

數據、智能化協助打造高韌性供應鏈

過去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幾乎都是圍繞在效率、成本、以及品質這三大要素,並通過優化這三點要素以最大化顧客價值並驅動競爭優勢。然而一場疫情卻讓供應鏈變得碎鏈化,甚至曝險於上游企業以及出產地域的不確定性,根據富比世的調查,全美最大的一千家公司有高達94%的企業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已是製造業迫在眉睫的課題。

如何有效建立起高韌性的供應鏈,胡德民強調製造業仍是要回到初衷,也就是放下「know-it-all」的思維,以「learn-it-all」的態度,了解供應鏈的韌性必須要建立於對於各種不同風險的應變能力,包含對事件的察覺、運營狀況的理解及決策的效率等,「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是絕對無法做到如此透明、敏捷、且即時的決策循環,業者必須要將整個供應鏈流程徹底數位化,將不同的數據源整合在一個數據管理平台,設定相關的警報,以及進一步的分析。」

過去多數製造業,研發和設計都是想像客戶要什麼,再做出客戶要的,但真正的研發和設計,應該是科學、是大數據,隨時從數據中找機會,而不再是憑過往的經驗或感覺,透過數據化、智能化的方式,才能建立出具備韌性的供應鏈。

合作夥伴的能力深度有助重塑製造業並加速轉型

對此,胡德民表示,協助產業數位轉型經驗豐厚的微軟針對製造業轉型,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像是運用混合雲大戰略與微軟Azure雲端平台邊緣運算幫助製造業加速轉型,讓企業可依需求彈性訂閱的雲端SaaS方案,更能大幅降低系統維運成本。此外,在疫情期間,無法出國參展或是到實地提供安裝、諮詢、維運等服務的困境,「我們也提供HoloLens 2,搭配了 Dynamics 365 Remote Assist、Guides,以及 Azure 的 Spatial Anchors與Digital Twins混合實境等軟體解決方案一起推出,可支援遠端協作,協助一線員工隨時與遠端專家交流,專家可以透過視訊同步觀看一線員工即時實景的狀況,並進行互動指導!」

「在轉型之路,最難的不是學新的技術,而是如何翻轉思維,公司要大幅改變,必須集結所有人的力量。反之,個人要改變,公司如果願意助一臂之力,效果也會事半功倍,未來人才也是掌控製造業的競爭關鍵。」胡德民指出,Microsoft 365就是為員工賦能的最佳工具,「裡頭不僅有眾所熟知的Office 365,Microsoft Teams讓團隊共同協作編輯檔案,並能隨時開啟最高300人的視訊會議,取代電話及信件往返,工作溝通更有效率。」

至於資安範疇,胡德民自信地表示,「春江水暖,微軟先知!」任何風吹草動,微軟皆能發揮保護綜效,「這是因為微軟每年投資超過10億美金的研發資源在安全相關專案,透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台及攜手合作夥伴,在產品及服務中內建資安防護 (Build Security In),提供更完整全面的資訊安全並強化智慧資安。微軟智慧資安能識別與偵測已知威脅,以自動化迅速採取補救行動,主動偵測進階威脅與零時差漏洞,發揮最大防禦安全功效,在AI的時代下用AI來解決問題,才能讓資安做到滴水不漏!」

面對未來越來越複雜的市場,胡德民鼓勵製造業與時俱進擁抱新科技,「不過,轉型能力,取決於人才及配合夥伴的能力深度,相信在微軟的助攻下,強化韌性之餘,還能省下許多時間成本,鞏固競爭力。」

了解更多智慧製造

【製造業數位轉型指南】立即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