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受惠於全球疫情趨緩、各國市場解封,實體零售業迎來復甦訊號。2022年前三季,台灣實體零售業規模年增率高達8.68%,不僅高於同期電商產業7.54%的成長表現,更是實體零售業2004年以來最高的同期成長率,寫下18年新高。
2019年後受疫情影響,多項零售業規模產生劇烈變化,產業版圖加速移動。未來流通研究所提出「2022台灣綜合零售&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分析近10年零售業次產業別的規模變化,並歸納重點事件,觀測產業長期趨勢變化。
整體實體零售業復甦
2022年疫情趨緩、市場解封,實體零售業普遍迎來報復性消費,其中服飾專賣、百貨公司、美妝藥局、家俱家飾等零售業成長表現最亮眼。
1.服飾專賣
服飾專賣業近10年成長趨勢平緩,疫情期間更連續2年陷入衰退。不過,2022年在報復性消費推進下,前三季產業規模強勢年增25.73%,推估全年營業額將首度突破新台幣3000億元,成為最耀眼的實體通路類型。
例如迅銷集團的UNIQLO(優衣庫)在疫情期間仍持續於全台拓展新店,GU(極優)、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lululemon也積極展店。美式休閒品牌A&F與副牌Hollister Co.、瑞典品牌COS(H&M旗下高階副牌)均於2022年首度進入台灣。本土平價服飾NET近年加速展店、朝大型化店鋪發展,疫情下啟用台北最大NET門市忠孝旗艦店,全年營收近80億元。
2.百貨公司
百貨業於疫情期間嚴重受挫,導致2020年首度被便利商店超越,失去台灣規模最大綜合零售業別寶座。不過,2022年迎來曙光,前三季營業規模在連續2年同期衰退的基礎上,大幅成長22.19%。
第四季營收因週年慶帶動,預估全年規模將首度突破新台幣3800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更有機會重返全台第一大綜合零售業別冠軍寶座。具代表性的業者中,遠百集團2022年前三季營收年成長率4.14%,誠品生活更高達20.43%。
3.美妝藥局
2022年前三季營業規模快速反彈,年增9.55%。預估全年產業規模將首度突破新台幣2000億元,寫下歷史新高,其中寶雅及大樹藥局2022年前三季年增分別為12.67%及30.95%。
4.家俱家飾
家俱家飾零售業規模自2007年後持續衰退,不過疫情期間受惠於居家生活用品需求提升,迎來逆勢擴張契機。2022年前三季家俱家飾業規模年增12.15%,預估全年將重回新台幣2000億元。
疫情受益產業規模成長趨緩
部分業別在疫情期間意外受益、規模大幅增長,因基期墊高、市場提前消費等因素,成長幅度顯著回落。以電商業、3C家電零售業、量販及超市業最明顯。
1.電商產業
台灣電商產業於2020年、2021年增幅高達16.09%及18.33%,凌駕於其他類型零售業次產業別。不過,2022年前三季電商產業成長率大幅縮減至7.54%,低於同期間實體零售業8.68%的成長水準外,也寫下電商產業自2017年來的成長新低。
代表性業者中,富邦媒體(momo購物)2022年前三季累計營收年增率自32.25%降至16.43%,創業家兄弟(生活市集、松果購物)營收更衰退36.27%。疫情期間因消費模式轉變,創造出的電商紅利與新增線上消費族群,是否能留存並轉化成產業持續擴張的基礎,是觀測電商產業後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2.3C家電
疫情期間遠距辦公及線上教學,使3C設備、家電器具採購需求顯著增長,帶動2020年及2021年3C家電專賣零售業營收年增分別為1.04%及11.82%,中止2012年後連續8年下滑的產業走勢。
2022年前三季,3C家電專賣零售業規模增幅雖已自2021年同期的8.73%縮減至4.95%,但仍為2006年後成長幅度的次高(僅次於2021年)。疫情帶來的消費商機,究竟是短期市場榮景,或產業長期趨勢變化,仍值得持續觀察。
3.量販&超市
量販及超市業歷年成長力道穩健強勁,至2021年2項產業規模均已連續正向成長超過17年,疫情期間更因民生物資囤購熱潮,帶動營收成長率持續攀高。2020年量販及超市業分別年增8.86%及10.67%,創下近20年新高。
不過受到高基期影響,2022年前三季量販及超市業營收年增幅,已回落至2.72%及2.04%。但在大型領導業者積極展店布局推進下,整體產業仍處於持續擴張的生命週期階段。
疫情驅動零售業集中化
2022年疫情管制放寬後,線下消費顯著回暖,「實體復甦」成零售業發展主軸。不過,疫後復甦的商業機會並未普及各層角落。顯著的產業趨勢及結構變化為零售業集中化,大量中小型獨立門店於疫情間撤離市場,形成的市場缺口就由資本實力豐沛、逆勢擴張的大型連鎖零售集團填補。
以服飾專賣零售業為例,雖然2022年前三季產業銷售規模增長25.73%、創下歷史新高,門店數量與2019年底相比,卻減少近1500家,衰退幅度約8.6%。反映出的是,眾多中小型服飾專賣業者正縮減營業規模,或退出市場;大型品牌集團或連鎖體系不僅積極展店填補市場空缺,也同步藉由發展網路銷售、突破空間限制,推升服飾專賣零售業的單店營業額,自2019年疫情前的新台幣1649萬元成長至近2352萬元。
百貨產業近年出現顯著的集中化趨勢。2022年百貨產業規模,推估將首度突破新台幣3800億元,然而百貨門店數量與2019年相比,卻減少達61家、縮減幅度約8.2%,意味著大量市場份額,正逐步由大型集團的門店把持。
例如台中新光三越及台中大遠百蟬聯百貨業最高單店營業額,2022年前三季合計營收年增幅達20%~25%,推估全年營業額將創下210億~250億元歷史新高;長期作為周年慶業績指標的SOGO百貨、台北信義區百貨商圈等,2022年銷售表現同樣超越歷年成績。
此外,日本三井集團旗下的LaLaport購物中心預定於2022年底在台開幕。在多家大型領導業者推進下,整體百貨業單店營業額,已自疫情前的新台幣4.77億元增至5.75億元。
相對於中小型零售業者,資本豐沛的大型集團具有更高的風險抵禦能力,疫情意外讓零售產業向集中化發展。
*本文獲「未來流通研究所」授權轉載,原文:【產業地圖圖解】2022 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實體復甦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