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疫情高峰期間,發生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遠距醫療中心」的真實現場。

某天深夜,燈火通明的遠距醫療客服中心(call center)接起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焦急的家屬,描述家裡高齡九十歲的爺爺突然發燒,但考量確診人數正不斷攀升,又不敢來醫院,究竟該怎麼辦?

護理人員利用緊急醫療評估平台判斷後,察覺情況不對勁,立刻呼叫二十四小時待命的急診醫師,將雙方連接進視訊診間。透過視訊鏡頭,醫師仔細檢查這位患者的外觀,發現他的四肢末梢已微微發黑,馬上做出指示:建議家屬立刻送至急診。

「可是,現在帶老人家去醫院也有風險⋯⋯,」家屬仍有些猶豫。雙方正在拉扯,就聽見一旁的看護尖叫:「爺爺怎麼了!」躺在床上的爺爺,竟然就在鏡頭前暈了過去。

當下,鏡頭內外迅速動員起來。醫師邊安撫家屬,邊指導如何安置爺爺;護理人員邊呼叫救護車,也同步進行掛號、安排檢查等程序。幸運的是,患者最終在幾個小時後化險為夷。

疫情發展迄今,你體驗過「遠距醫療」了嗎?

疫情推動遠距醫療!全台逾5成醫療院所投入

.56%醫療院所提供視訊診療服務
.44%醫療院所尚未提供

註:統計至2022/5/31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整理:蔡茹涵

全球遠距醫療市場7年增2倍,將突破5兆元

在台灣每天都有數萬人確診,越來越多人不敢冒著風險,讓家中老人和小孩踏進醫院的今日,上述情境,很可能成為你我的日常!特別在高齡化、少子化、遠距上班比重增加時,即便它無法完全取代實體門診,仍是後疫情生活中,不可不知的選項。

這件事不僅發生在台灣。麥肯錫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歷經COVID-19衝擊後,最終將留下兩個從此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重要趨勢──第一,是生鮮外送;第二,就是遠距醫療。

市場調查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也指出,自二○二○年至二○二七年,全球遠距醫療市場的規模將增長兩倍,達到一千八百六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兆五千億元),年均成長率近二○%,其中又以北美和歐洲的普及率最高。

四原因,台灣遠距醫療進度落後
從法規、系統到患者心態,層層阻礙

即使海外早已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台灣與已開發國家比較,進度仍屬落後,絕大多數的民眾,都直到最近每日確診人數破萬之後,才「不得不」使用視訊門診。也因此,網路上的評價好壞參半,有人直呼效率高,也有人抱怨流程不順,從掛號、健保卡認證、付費到領藥,一路卡關。

民眾、醫院都被迫上路,護理人員們開始身兼客服,解答各式疑難雜症。「例如請患者準備耳麥,結果連上線了,他拿出唱卡拉OK的麥克風,問我們要插在哪裡?」北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笑道,至少兩成的民眾,起初都是雞同鴨講。

倉卒中,台灣進度大躍進。截至五月底,全台約有近一萬三千家醫療院所提供視訊診療服務,已占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