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地球,也能同時賺錢,把挑戰變成創新的動能,這是商周與台大風險中心產業氣候風險研究團隊合作的「碳競爭力100強」調查的起心動念。

今年,我們從近千家上市公司中,篩選出符合評選資格的401家企業,再比較其公開揭露的碳排、營收資料,並回收194份上市企業調查問卷評分後,選出100強企業。

以下是本次調查重點發現:

同步檢視碳排、營收,上市企業黃金名單出列!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


發現1》百強企業變動率近5成
日月光、長榮航成遺珠,廣達入榜

除了今年有揭露完整碳排資料的企業增加到401家外,本次回收的上市企業問卷也增加了51家,不少優秀企業加入填答。

今年的調查為拉高企業在減碳創新上的評分權重,問卷權重增加10%,使得今年「碳競爭力100強」名單相較去年,變動率近一半,連續兩年入榜的企業僅52家。

去年入圍,但今年因少了問卷分數,掉出榜外的企業包括日月光、旺宏、開發金、豐泰、信義等。部分企業,則因為減碳幅度相比同業少而落選,如長榮航、美律等。

而去年未入榜的廣達,今年因綠電使用比率上升,碳排年均減少高達26%;加上AI業務助長營收,其碳生產力也成長24%,因此入榜。

統一超則以優化門市設計等措施減少能源使用,碳排年均減少達12%,加上問卷調查分數表現突出,成為新入榜企業。

「台灣企業這幾年進步很快,碳盤查資訊完整度年年提升,因此名單變動不小,我們在未來2、3年內可能都會看到這個情況,這是好事,代表大家都在進步,台灣不是只有固定幾家企業在行動。」本次調查評委、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說。

減碳新勢力加入,永豐餘、廣達登進步王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

發現2》金融業表現最突出
75%不只律己,連客戶碳排都掌握

以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