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靠組織改組都難解的習題,減碳時代來臨竟給了他另一個契機!

今年6月,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全球5大電腦品牌之一的華碩,公布自家最新產品服務——碳中和商用電腦方案。他們不只賣電腦,還賣碳權。

小檔案_華碩

成立:1989年
董事長:施崇棠
執行長:胡書賓、許先越
成績單:2022年營收近5,372億元,年增5.5%、EPS 19.78元
碳競爭力:pp碳排成長率-4%,電腦和周邊業碳生產力第一
地位:全球前5大電腦品牌、台灣首家取得EPEAT(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標章者

小辭典_碳權

指的是「排碳的權利」。在有施行碳排總量管制的國家或地區,如歐盟,每個企業會被分配到一定額度碳排放權利,俗稱「碳權」。若自己公司碳排量超額,就需要付錢去買人家多餘的碳權來抵減以合規。

國際間還有一種企業、組織或政府,因自願性減量專案產生碳權,如雨林復育、再生能源專案等,須經國際第三方認證確實有減碳效果,企業可以選購這類碳權做碳排抵減。


商用電腦全球市占不到5%
碳有價時代,威脅卻變它創新切入點

這對於企業客戶是很特別的訴求,未來,只要企業客戶採購他們的電腦,就可以透過他們選購經國際第三方驗證的碳權,抵減掉製造、運送,乃至產品使用後回收產生的碳排放量,讓企業客戶用他們的電腦時「零負擔」。因為,華碩已經幫客戶計算好,你買這台電腦來用會產生多少碳排量,省去客戶未來的計算與購買碳權減碳的瑣事。

這讓他們有機會進入最想挑戰的商用電腦市場。

攤開數據,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