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底,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台泥大樓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記者會,宣布該公司的低碳建材產品,將大舉入市,「請大家盡量用我們的產品!」
成立:1946年
董事長:張安平
成績單:2022年營收1,139.3億元,年增6.4%;EPS 0.74元
碳競爭力:碳排成長率-16%,傳統高碳排產業減碳排名第一
地位:台灣水泥產業龍頭
他有感而發的說,2017年接任時,公司牆外寫著「Total Climate Commitment(全面氣候承諾)」,代表公司已經往低碳方向走。如今,他推出低碳建材,代表「TCC,變成Total Climate Concrete(全面氣候建材),我們終於踏出了第一步。」
接下台泥的棒子、蹲了6年馬步,期間他大興能源事業、去歐洲花了45億元購併能源公司,又斥資120億元去南台灣蓋超級電池工廠,為何現在才說「踏出第一步」?

張安平把一手爛牌當做大生意契機
他想綠色時代,水泥怎從配角變主角
因為,過去這些年,外界看他總覺他「不務正業」。他帶著70多年的老水泥公司拚跨業轉型,布局再生能源、電動車充電樁,做儲能、電池⋯⋯,大家不懂,這些與水泥本業有何關係?而且,這些投資需要時間醞釀,短期無法反映在營收、獲利上。
不只小股東在股東會上質問張安平,這些投資何時會賺錢?公司大股東也不只一次私下關切,方向到底對不對?「壓力,真的很大,」一位台泥董事會成員說。
終於,捱過沉寂,今年上半年,張安平把非水泥本業營收從6年前約2成,首度衝上了35%,毛利率比去年同期提升10多個百分點。
10月底的記者會上,張安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