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第二站,來到新加坡。這不僅是KOI的第一個海外據點,更是東南亞的營運樞紐。
「剛來(新加坡)的時候,前一年半都是不賺錢的!我們那時候的營業額,只夠上午賺店租,下午賺員工薪水,」KOI營運長、年資超過二十年的黃庭億回憶。
在那一段草創期,由於店租太貴,人手又不足,馬雅芬經常袖子一捲,就鑽進吧台搖整天的茶,跟台幹們一起搭公車搬貨,甚至開貨車。直到他們打進了指標性商場Bugis+,慢慢做出知名度,才開始穩定獲利。


逆勢而行,一半心力放低開發國家
「貧富差距越高國家,越有利!」
第一個國家站穩後,馬雅芬和她東海EMBA的同學合資,把KOI開進中國市場,做得相當順利。直到要挑選第三個進駐國家時,她再次面臨抉擇:要繼續走向成熟市場,還是挑戰陌生的未開發市場?
她選擇後者,在二○一三年進入柬埔寨,也開啟了KOI平均分配「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展店速度的策略。甚至,這些開發中國家,不少都是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到三千美元、聯合國定義的低度開發國家,包括柬埔寨、寮國、孟加拉等。
觀察手搖飲同業的海外軌跡,多數先去相對富裕的東南亞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近年認為西方消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