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可能正透過電視或網路轉播,時刻關注著巴黎奧運動態,以及台灣選手們在賽場上的英姿。但其實,許多隱藏在幕後的支援行動,早在十個多月前,就已經悄悄開始運作。

在幕後為選手們打燈、架舞台的人,其實不只教練跟貼身團隊,更有許多來自政府與民間自主的力量。

本屆創舉,被形容為「台灣選手秘密基地」的中繼站,就是典型的例子。

集結百人!首次建三大服務中繼站

什麼是中繼站?簡單來說,就是為了避免運動員不適應奧運選手村的食物與環境,由台灣政府提供經費、額外設立的一處場所。

而這次的中繼站,由三棟建築物組成,分別支援膳食、運動傷害防護治療、運動訓練和戰情蒐集等三大重點服務。

這棟膳食公寓,原本是當地民宅,此次政府透過Airbnb整棟租借,供台灣選手和工作人員使用。(攝影者:郭涵羚)

因選手忙於賽程或練習,經常無法過來用餐,國訓中心人員還特別提供外送服務。(攝影者:郭涵羚)

「其實,從雅加達亞運到杭州亞運,我們都有設中繼站,但都僅限於提供膳食。參考了很多其他國家的支援方式後,這是第一次,(把服務)擴大到這麼完整!」負責籌備中繼站的國訓中心副執行長黃泰源,在記者會中表示。

有了支援選手的共識,體育署也給了經費,但問題來了——在人生地不熟的巴黎,實際落地該如何執行?

商周前往巴黎,採訪駐法代表處、外貿協會與數十名台商,還原這段歷經十個月,橫跨四個國家,合計近百人參與的漫長歷程。

整個中繼站,就像一場規模龐大的接力賽,所有人一棒接一棒,共同目標只有一個:讓選手們吃飽、睡好、心無旁騖的完成比賽,取得優異表現。而最終,能讓世界因此更認識台灣!

台商空出產線,客製合規藥檢料理包

時間回到去年十月。當時,國訓中心已陸續開始媒合各界資源,例如農業部就找來廠商,將台灣產的果乾、豆漿、果汁等直送巴黎;國際大廠喬山支援健身器材,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開發出服務預約系統等。然而,還有一個最大的難題:熟食。

原來,中繼站要服務的選手和周邊工作人員,合計近百人,再加上餐期從上午六點一路到晚上十點,一來廚師的備餐時間極長、速度又必須搶快;二來台灣人出遠門,難免想吃家鄉味,但歐洲食品進口規範極度繁瑣,怎麼辦?

頭痛的黃泰源,最終找上了擅長真空料理包、在英國設有食品廠的漢典食品。

「我當時是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