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終於來了!美國利率水準從二十三年來最高點回落,正式開啟市場期待已久的降息週期。
不過,跟過去印象中,降息就等於資金潮水回歸,風險性資產只會一路上漲的情境不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定調,即使首度降息就降兩碼,這也屬於預防性降息,不同於過去兩年急速的強升息步伐,這次降息節奏,會更像是緩步下山的「緩降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邏輯也應有所調整,商周綜合採訪多位市場專家所得到的結論是,此時做投資布局,不該偏重單一資產,唯有股、債同時配置,才有機會避開潛在風險,創造最大獲利表現。

債市》不要無腦買,鎖定中天期標的
降息就該買債券,這是過去兩年許多台灣投資人都琅琅上口的投資策略。今年光是截至七月底,全台債券ETF淨申購額度就超過六千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數值的八成五,熱度可見一斑。
但細看聯準會九月會議隔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不降反升,意味著價格下跌,其背後原因,就是市場早已過度消化了聯準會的降息動作,相關資產在過去一季早已陸續上漲。
「如果是在乎(債券)資本利得的人,這次的空間可能沒有想像中大。」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直言。
此外,不同於在金融海嘯後的多數降息週期,最終利率可降至接近○%的水位,這一輪週期的終點利率,由聯準會給出的利率點陣圖預測,應會落在二・九%左右的水位。
總降息幅度不若以往,意味著這一輪降息循環,投資人若此時才布局債券,價格上的回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