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國產化、放棄風電國家隊目標,就能讓綠電便宜又「準時」發電嗎?
答案是:難。
商周訪問本土與外國開發商,對於國產化政策鬆綁看法,即便各自立場有所不同,但對於鬆綁能否促使離岸風電價格下降、如期併網,多持負面且觀望態度。
「簡單說,國產化只是區塊開發時程延宕的諸多原因之一,它也不是造成離岸風電價格比較貴的主因,」一位參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的本土開發商主管,在接受商周專訪時感嘆。
那最大問題是什麼?「買家總想等更便宜的綠電、銀行看不懂離岸風電不肯融資,還有,整個大環境包括原物料上漲、綠電需求、各國搶蓋風場等都變了⋯⋯。」該主管說。
一般民眾看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像是霧裡看花:開發商、供應鏈與政府三方吵吵鬧鬧,不時又傳出進度延宕、財務危機、誰又賣了風場、換了股東⋯⋯。
能源目標、產業發展綁一起
再遇疫情、通膨、技術問題拖垮進度
其實,大家將目光焦聚集在國產化政策出現這些哄鬧的過程,第一個癥結點,就在於政府將離岸風電產業目標與再生能源目標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