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底,ChatGPT問世,OpenAI暴紅的同時,也讓投資者微軟因為取得獨家合作,被視為AI時代大贏家。
「我們能有兩年的先發優勢,這點我非常喜歡。」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在受訪時表示,這樣的機會窗口可能再也不會出現。
他們沒有浪費機會,一方面快速在Microsoft 365等產品內整合生成式AI功能,另一方面也在雲端平台提供OpenAI獨家服務。這為他們帶來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突破過往爭取不到的數位原生客戶,如串流音樂龍頭Spotify、金流服務獨角獸Stripe等。
根據微軟今年一月公開的數據,其AI年化營收已經達到一百三十億美元,年增幅度高達一七五%。另微軟Copilot總經理史托鮑默(Colette Stallbaumer)指出,目前《財星》五百強企業中,已有七成在使用Microsoft 365 Copilot。「根據我們的最新報告,每日使用Copilot的企業用戶數,在最近一個季度幾乎翻倍。」
只是,對比兩年多前一家獨走的風光,近幾個月以來,市場對微軟的AI發展前景卻也開始出現一些雜音。如今年第一季,該公司股價曾一度連七週下跌;而近期經歷川普關稅戰衝擊,和去年歷史高點相比,股價跌幅已逾兩成。
微軟的挑戰正一一浮現。
擁抱OpenAI擠壓內部資源
AI模型研發速度慢、人才招募也弱勢
首先,過去兩年,微軟運用OpenAI形塑領先優勢的同時,也埋下幾項不利因素。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