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爭鮮曾靠一盤三十元均一價打下江山,但未來似乎不能靠這招繼續贏下去了。

「以前我們都是蒙著頭幹自己的,什麼都不管,」爭鮮台灣執行長劉桂照說。直到三年前,一份市場調查數字,讓爭鮮不得不把頭抬起來。

來自迴轉壽司故鄉,2魔王級對手挑戰爭鮮王位
(圖表製作者:程倚華)

藏壽司以扭蛋娛樂創造差異化,搭配限定的知名IP聯名,如三麗鷗、吉伊卡哇等,深受台灣親子族群喜愛。(來源:藏壽司提供)

29歲以下顧客輸藏壽司、壽司郎
爭鮮主動出擊推新品、聯名本土餐飲

這一份報告指出,爭鮮的消費者中,十八歲至二十九歲的年輕客群占比,遠遠低於藏壽司、壽司郎。「我們年資深、品牌久,消費者也跟著長大,」劉桂照說。從那一刻起,爭鮮開始意識到,必須主動出擊,把年輕人的目光重新拉回來。

只是,對方是能談下超強IP(智慧財產權)吉伊卡哇聯名的日系廠商,自己能怎麼拚?

爭鮮的對手全是狠角色,背後皆為龐大的日本餐飲集團,在日本有五百至六百家門店品牌,實力雄厚,再加上來自「壽司母國」的光環,僅憑「日本第一」的標語就足以吸引市場關注。

現在,對手們因展店策略差異,與爭鮮沒有正面衝突,但隨著爭鮮相繼推出高階品牌MAGiC TOUCH與SUSHiPLUS,進軍百貨與商場型據點,勢必會有短兵相接的時候。劉桂照就坦言,日系品牌加入市場,讓爭鮮看到「我們有一些市場沒有照顧到」。

以前,爭鮮賣壽司就是好吃、平價就好,但現在,「(年輕客)吃飯都要拍照,我們就要給消費者這些東西。」他說,「這幾年走下來,壽司越疊越高,常常是因為要拍照用。」因此,爭鮮也必然要開始展開獨特的商品開發。

劉桂照分析,雖然新品能創造話題,但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