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紀疫情,一場美中貿易戰,讓人才嚴重外流的台灣出現史上最大回流潮,我們的政府做好準備了嗎?

他國如新加坡,現在是以經濟發展委員會(EDB)這個專責單位,統籌人才政策與跨部門合作;但多年來,就連我國官方報告,如勞動部的新加坡政策分析、國發會的國際策略研究都承認:台灣的人才主管機關極為分散,例如人才供給端在勞動部、教育部,需求端卻在經濟部,彼此的合作默契與資源連結仍有改善空間。這也是商周本次撰寫專題,想理解國家政策時所遭遇的難題。

多頭馬車!台灣人才政策7部會負責

■國發會

負責人才業務:人才政策規畫、「就業金卡」延攬外籍頂級人才

■經濟部
負責人才業務:「Contact Taiwan」延攬外籍中階人才、僑外生就業媒合

■勞動部
負責人才業務:就業輔導、失業協助、移工開放與管理、僑外生留台

■內政部-移民署
負責人才業務:外國專業人才申辦平台、出入境許可與統計、移民輔導

■教育部
負責人才業務:僑外生就學與輔導

■科技部
負責人才業務:「海外人才橋接方案」號召留學人才返國、人才外流研究

■主計總處
負責人才業務:人才外流/回流統計

整理:蔡靚萱


最終,我們選擇與國發會對話。

它沒有新加坡般的跨部門協調絕對權力,但卻是最專注台灣人力政策研究的單位。學者出身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怎麼看這波人才回流?

小檔案_龔明鑫

出生:1964年
學歷:台大經濟碩士、中興經濟博士
經歷:經濟部政務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經院副院長
現職:國發會主委


以下是他的專訪紀要:

老台幹求職難,怎麼導流?

問:請問政府是否掌握到這批回流人才的數量、年紀、專長等數據?

答:沒有算耶,算這個的用意是什麼?

問:因為台灣一直苦於人才流失,有學者認為這次由於防疫,有入境者精準的資料,是建立海外人才庫的好時機?

答:人一定會回來的,因為台灣的投資增加那麼多!其實從美中貿易戰開始,台商就開始回來,武漢肺炎以後,大家更陸續回來。但是,那個(入境資料)我們不能做額外應用,只能做防疫用途,因為牽涉到個資。

也許沉澱一陣子以後⋯⋯,要不然來來去去,結果明年以後他又離開了,我們急著做大規模調查,意義就比較小一點。

問:短時間內有25萬人湧入,台灣有這麼多職缺嗎?畢竟有人會擔心這些人跟自己搶工作。

答:不會啦,社會有它的有機發展形態。從美中貿易戰開始,台商向政府申請的3大投資方案,這個投資金額大概1兆1千億元,我們也有請這些廠商估算,他們需要增加多少人?大概是9萬6千人,將近10萬人,額外要增加那麼多職缺。自從2016年我們(蔡政府)上任之後,有推出五加二政策,到現在需要的人是非常非常大量。

外籍專業人士來台,今年因疫情暴增5千人


問:但回來的老台幹都提到工作不好找?

答:台商回來要產業升級、做智慧化、數位化發展,沒辦法再用過去在中國的生產模式,所以缺的這10萬人要有相當的數位能力;而且在台灣做生意,大部分是做全世界生意。以前他(台幹)只要知道中國的背景,在語言上沒有問題,現在數位能力要提升、雙語能力要加強。

又或者,他們現在短時間回來台灣,可能會再外派出去,美中貿易戰有些供應鏈的移轉還沒那麼明顯,東南亞部分基礎環境跟群聚還沒有完成,但是武漢肺炎之後,這個(轉移)趨勢是非常明顯。

問:但仍可能有人無法建立新能力、無法順利轉職,政府要如何協助他們?

答:照理說,這些人應該存到一些錢,因為他在海外的薪水加給是比在台灣好,所以我覺得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沒有問題。

至於他們回來台灣以後,有沒有新的發展機會?大的廠商都知道,這些台幹是他們在供應鏈裡面很重要的資產,但是未來他們工作的形態是不是還是一個full-time job(全職工作)?那不一定,因為他們可能提供經驗、是顧問職、是part-time(兼職)。

問:是否能透過媒合,讓他們的經驗能為產業所用?

答:台灣許多中型企業到大企業只剩臨門一腳,規模要放大、要國際化,這些know-how(實用知識)可能不是他們經歷過的,高階台幹可以讓他們(規模放大)的過程比較順暢。

這些人是經理級、副總級退休的,年紀比較大,你叫他再去開疆擴土比較辛苦,他們有賺到一些錢,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願意幫助台灣在地的企業轉型。所以有些在當新創的業師,有些是透過我們的計畫,有些是他們自己成立的公協會,比如說陳來助(友達前總經理)。

薪資比價效應要來了?

問:但不論是中國或歐美的回流人才,都對台灣的低迷薪資很難適應?

答:前一陣子微軟宣布來台31年最大的投資,這不是傳統上的硬體概念,是要跟數位經濟做match(配合),會不會跟美國一樣薪水?那不一定,但是一定會比台灣的薪水高出一大截。這個都會給⋯⋯,甚至包括台積電很大的壓力,就是我們講的「比價效應」,因為台灣的人才只要給他適當的訓練、眼界把他打開,能力會是非常強的。

現在半導體產業搶人搶得非常兇,連台積電都開始抱怨,它為什麼要加薪20%?因為它出的錢,已經沒有相對的吸引力了。

又比如說,綠能產業、離岸風電,以前做焊工是黑手,薪水很低,但是你看現在,不管是興達海基、世紀鋼也好,缺人缺得非常兇。現在他們起薪都超過10萬塊以上,這要有相當的技術,因為機器非常大,焊得不好就會裂掉。

將來台灣薪水會有一些區隔,你如果只是做routine(重複性)的工作,你的薪水就只是隨著台灣經濟整體成長率而成長;但是,你如果是那種創新、創造性工作的人,那(薪資)就會比較高。

如何看人在台灣,但腦力外流?

問:您認為明年疫苗普及後,回流的人還會留在台灣嗎?台灣能不能趁此黃金機會,把想要的人才留下來?

答:我猜有很大一部分會留下來,因為台灣是缺人才的,雖然可能有一部分的人會再出去。(從中國回來的人)陸續還是會增加,他們不一定會留在台灣,但是有可能會到其他國家去。我也覺得很好,這是人才循環。

「來、再出去,來、再出去」,這是很好的現象,不要像過去幾十年,一直「出去」都沒有「來」。

問:是否思考過,當遠距上班興起,歐美大廠透過網路來搶人才,會讓大家身體在台灣、腦力卻流出?

答:疫情之後很大的趨勢:幫你做事的人,不一定要在台灣。像日本樂天,他們不是現在推動OpenRAN(開放式5G組網)嗎?他們拿到執照以後,需要的軟體人才是好幾千、好幾萬人,但是它80%的人不在日本,是在印度等其他國家。

所以說,大家思維必須改變,因為數位跟網路時代來臨,工作形態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大家會共同完成一個工作,但是我人在哪裡?說老實話,相對於過去來講沒有那麼重要。

問:國發會是樂觀看待,不怕優秀人才的腦力被遠距吸走?

答:你也可以去搶海外的人啊!你(企業)要進階的時候,你就需要大量的人,只用台灣的AI人才你一定不夠。我們已經拚命在訓練,還是不夠,所以要思考:「我一定要用到海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