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是冒險再啟的一年。疫苗紓緩疫情、中美惡鬥暫歇,整體經濟將大反彈。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搭上這班復甦列車,主要是2021年將有三大「不均衡復甦」現象。

首先是「金融快、實體慢」。台灣央行最新研究報告稱,2021年各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將呈現「K型復甦」,這是指股票、公司債等金融資產價格明顯上升,就業等實體經濟活動卻恢復緩慢,「金融與實體回復速度呈K字型兩極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也分析,雖然近來股市估值不斷上升,實體經濟仍處於「悲慘狀態」。

不均衡復甦的第二層面,是各國恢復快慢不同。中國、台灣、韓國2021年第四季經濟產值(GDP)將可超越疫前水準,但日本、歐洲各國屆時仍將無法「回復正常」;在這些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有三分之二到2021年第四季,還無法回復到疫情爆發前。

第三層面,是大小企業恢復狀況也呈「K型」。疫情期間,大企業依然創造鉅額獲利,蘋果年度淨利(至2020年9月底)比2019年同期成長近4%;台積電2020年第三季營業利益,也比2019年同期成長兩位數。

但以美國來說,《經濟學人》2020年11月引述統計,中小企業虧損比率卻是大企業的4倍,比12年前金融海嘯時還高;同時42%中小企業未來6個月會把現金用完。

這些中小企業困境之一是借不到錢。《金融時報》稱:「中小企業正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信用緊縮危機。」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警告,這是一場經濟戰,「小型企業在戰爭中已成為附帶犧牲品。」

雖然各國陸續推出紓困方案,但待援的中小企業太多,且資源還被分給大企業與富人。

這種貧富、大小企業兩極化現象,將導致一個長期後果——一般勞工退休的風險升高。疫前各國勞工儲蓄與退休金就已面臨巨大挑戰,如今諸多小型企業倒閉裁員,人們為退休準備的儲蓄恐怕會更不足。

失業潮加退休危機,是後疫情時代各國須面對的難題,疫情對整體經濟帶來的傷害,絕非短期內可恢復。

復甦隱藏變數》台灣該擔心的最大灰犀牛:通貨再膨脹

綜合多家外資機構看法,影響2021年景氣的最大一隻「灰犀牛」(編按: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卻被忽視的威脅。它發生前已有一系列的警告與明顯的證據,並非隨機的驚奇),就是「通貨再膨脹」(reflation)。它是指央行印鈔加政府撒錢,造成貨幣氾濫、產品需求上升,導致物價上漲。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估,2021年下半年核心物價指數將上漲2%,甚至到2022年上半年還會超標。貝萊德(BlackRock)也告訴世人:「準備迎接更高的通貨膨脹。」該行認為「即使通膨率每年(只)漲2.5%至3%,仍將為市場帶來意外(衝擊)。」

「通貨再膨脹」下,各種資產價格也跟著上升,其一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上漲,對台灣衝擊不小,許多進口原物料的產業包括化學、紡織、食品、橡膠、機械設備等,將面臨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其產品也將面臨漲價壓力。因此,2021年台灣整個物價上漲情勢會比2020年更加明顯。

投資新常態》尾巴搖狗彈主調,熱錢改追逐高風險資產

「回復正常。」這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在2021年投資展望裡,對全球景氣做的註腳。2021年景氣會比2020年好,幾乎是所有外資報告共識。

2021年各國經濟成長率將陸續由負轉正,2020年熱門的避險資產,恐怕不再那麼風光,而過去被市場唾棄的風險性資產將重獲青睞。「尾巴搖狗」(即當經濟(狗)大環境穩定,市場(尾巴)面因素反變主角)即資金等市場面影響大於基本面,將成為2021年投資的「新常態」。

巴克萊(Barclays)指出「已開發市場的股市輪漲,將從防禦股轉移至週期股。」防禦股是指經濟衰退時,能提供穩定報酬的股票,週期股則是隨景氣好轉而上漲的類股,例如汽車、奢侈品等。

避險性資產中,債券將被拋售,其他避險資產恐也將失色,首先是美元。

瑞士銀行報告稱,「是時候為美元走貶做準備了。」該行認為歐元、英鎊、瑞士法郎等兌美元匯率,都有中長期上升潛力。「投資者應該分散投資於十國集團(G10)的貨幣,或者選擇新興市場貨幣和黃金。」

「估值低」永遠是值得買進的理由之一。據香港《信報》投資專家畢老林在2020年12月的計算,新興市場相對於美股已大約折讓35%,加上美元弱勢,這個水準並不太貴。

至於全球股市龍頭——美股,雖然2021年市場將啟動風險模式,但如今美股屢創歷史新高,此時的價位是否值得買入?

悲觀派如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認為美股已有泡沫化跡象;新債王岡德拉克(Jeffrey Gundlach)也說,2021年若想買股票,「最好一根手指隨時準備按下『退出』鍵,這是你唯一能賺到錢的方法。」樂觀派摩根大通則以研究報告支撐:證諸歷史,就算投資人都買在股價創新高時刻,平均報酬率仍勝過隨機買進。

這些悲觀、樂觀預測各有道理。「富貴險中求」,將是判斷2021年投資市場偏好的指針。(金價、油價還會繼續漲?比特幣會比黃金好?電動車有泡沫化風險嗎?中國大反彈背後有何隱憂?商品大王羅傑斯認為什麼最值得投資?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730期《商業周刊》)

2021不均衡復甦
台灣該擔心的最大灰犀牛:通貨再膨脹

2021是火星年 29件大事一次掌握

尾巴搖狗彈主調 熱錢改追逐高風險資產

各家看法最分歧 金價、油價還會繼續漲?

商品大王羅傑斯:大宗商品最便宜、最值得投資

「民主衰退論」名家:從沒一個時刻,比現在對台美重要

比特幣、中國領頭快跑 7大重磅趨勢全解析
FTA升溫》想進CPTPP,先迎日本核食風暴

中國大反彈》人民幣看升6.5元、打擊民企成隱憂

5G主流化》轉型智慧工廠靠它,產值將達500億元

電動車》蘋果參戰、拜登上任,打破泡沫疑慮

ESG》美中歐政策利多催化,投報率勝大盤

反壟斷》臉書、Google遭打壓,生意模式將改變

數位塵埃、零信任網路成趨勢 6大科技酷品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