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機場夜市,是我童年記憶很重要的一環。

國小上國中那一年,我在知名的來來水餃店吃水餃,吃到一半,隔壁巷子就傳來砰砰砰的鞭炮聲,後來才知道,那原來是槍聲。

這裡曾是龍蛇混雜,我初看周星馳的電影《功夫》時,感覺跟這兒的味道真像。

南機場公寓是台灣第一個軍用國宅,一群軍人眷屬在這居住,也在這討生活,上午,大家去備料採購,下午就從樓上下來,樓梯與騎樓間,放著大家的攤車與生財工具,他們就直接推出去做生意。

在這擺攤,物美價廉是必備條件,畢竟要做的是鄰居街坊的生意。當外面的牛肉麵一碗要價百元起跳,夜市旁的牛肉麵價位,很多年都是59元不變。

南機場的攤位地圖,我閉著眼睛都能畫,因為從烤玉米、關東煮到圓仔湯攤,動輒都有二、三十年歷史,當它成為全台灣米其林密度最高的夜市時,我毫不訝異,它不拚觀光客生意,自得有留住老顧客的本事。

在這裡,時光彷彿會凍結。

它的口味與招牌,三十年不變,但毛病也從沒消失過,小巷子內會堆著攤車,停車位總是稀缺,找廁所永遠是難題……。

身為老顧客,我曾自私的想過,它真需要「改善」嗎?若變更好,會不會讓我的排隊時間越來越長? 但轉念再想,時代會變,它,終得進步。

透過資深記者雅筑的筆,我才知道,這兩年,它發生這麼大的轉型。帶頭的主角,還是攤商們的二代,甚至三代們!

我看到文中描述,他們在改革時,打開以前自治會章程的場景,「上面竟是寫著:鞏固領導中心、效忠領袖、光復大陸國土!」真是又好笑、又感慨。

要改變一個三十年不變,有一百個攤位(山頭)的夜市何其不易!他們要溝通的對象,很多都是父執輩的鄰居,勢必有不少磨合。

常有人問我,改革是否用外人比較好,我總回答:最好是自己人,但能用外界的眼光自我檢視,就像是微軟改革功臣納德拉,他們長於此,充滿感情,才願意彼此聆聽與溝通,也最明白什麼能變,什麼不該變。

說到底,唯有使命感才能帶人穿越荊棘路,還甘之如飴。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也跟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