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

2020年,全球歷經煎熬的一年,許多人被封城令鎖在家中,疫情甚至奪走親友生命。

今年初,雖然英國、日本因疫情封城,但是各國透過雲端視訊,跨國合作範圍卻持續擴大。

這期封面故事,資深記者管婺媛描述今年是「國際經貿重返合作、多邊主義的一年。」

原來,各國在疫情中,更理解合作的可貴;單靠一己之力無法全面防疫,當民航與人流封鎖,若無跨國貿易,各國經濟恐怕都會崩潰。

2020年疫情高峰期,越南透過視訊會議舉辦東協特別峰會,還跟中日韓舉行東協+3特別峰會,提出防控肺炎疫情的聯合聲明,並成立疫情應變基金、儲備醫療物資庫。

再看看英國,宣布脫歐前,積極與各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英國越南FTA選在2020年最後一天深夜生效,與挪威、冰島也完成FTA簽署。同樣趕在去年底,中國與歐盟敲定談判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

而最具指標的,當屬2020年底簽訂、中國用力頗深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第一個包括東南亞與東北亞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樣在疫情期間完成談判。

今年,中日韓FTA預計展開第17輪談判,英國、中國均表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英國甚至用視訊,陸續完成與該協定11個成員國的入會諮詢。

而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即將就職,原本川普對抗中國採取一打一的策略,拜登將改為多打一策略,這也讓彼此競合關係有更多可能。

當各國積極合作,台灣的位置在哪裡?

在政治面,必須面對的,是以開放市場取得談判門票的國際現實。萊劑美豬元月起開放入台,民眾諸多質疑;但很快的,台灣將面對日本核食叩關挑戰。今年正好由日本輪值CPTPP主席,台灣該用核食取得談判門票嗎?

在企業端,則要特別留意,今年雙邊、多邊整合熱絡的環境下,廠商該如何布局?先前因美中對抗,加上疫情緊張,廠商被迫倉卒調整供應鏈,拜登上台後,保護主義勢將改變,企業可重整腳步,做中長期規畫。

2021是連結的一年,合作的背後是交換,你開始思考怎麼因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