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聽資深記者茹涵轉述ONE BOY的崛起故事,我想到這句話:膽大於天,咸出人意表。
它無疑是目前最紅也最爭議的服裝品牌。
別人在拚數位行銷,它卻在實體通路鋪天蓋地撒廣告。
你坐捷運看到它,從捷運出來要轉公車,站牌廣告也有它;下車後走在十字路口,大樓廣告還是它;回到家後打開電視,八點檔裡還有一個角色演的就是ONE BOY老闆。
大家看不懂,為什麼創辦人顏瑋廷這麼有錢,這麼敢。延伸而來的是諸多傳言:如他們背後有中國資金、做博弈的、在洗錢的……。
他特立獨行,連接受商周專訪的邏輯,也跟其他的企業家不同。
去年底,很多媒體都想爭取獨家專訪,茹涵如實告訴對方:我們會問你的爭議,也會做大量的同業訪談,不能只聽一家之言,這是商周做內容的信仰。孰料,一個會夾雜批評的提案,卻讓顏瑋廷敞開心門,接受超過5小時的訪談,最後連媽媽跟兄弟都被側訪。
爭議,也是讓自己長大的養分,17歲就創業的他,就沒打算跟大家走一樣的路。
如他欣賞的企業家,中國房產大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所說:「真理多在少數人手上,如果一件事你問10個人,有10個人認為可行,最好不要去做;如果只有3個人覺得可行,那你可以去嘗試一下。」
或許你會問,商周用20頁篇幅介紹他的故事,是想鼓勵大膽精神嗎?
倒也不是,我更想談的是,他敢冒險,還能堅持下去的原因。
專訪時,他自承:自己沒有高明策略,做法同業都能學,如果真有不同,那只有一點:「你對心裡認為正確的事情,你敢不敢用全力去做?」
這兩週,一個AI技術Chat GPT的發展,讓未來職場出現高度不確定性,有人問我:未來還有什麼工作不會消失?我都這樣回答:先找出你最喜歡,最想拚搏的事吧!
心定,人才會真正的大膽,敢走不同的路,但也能拚命試錯、學習,闖出新路的可能,自然比別人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