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期封面故事時,我想起多年前的西雅圖之旅。

如同今日的竹科與南科,過去10年,美國出現人口從矽谷往西雅圖遷徙的趨勢,後者成為有亞馬遜、微軟、星巴克與波音總部的城市。

有意思的是,西雅圖雖擁有這麼多著名大企業,但自由奔放依舊,非常敢於實驗。比如,它會直接把最低工資標準調升一倍,還成為全美第一個通過讓Uber司機組工會的城市。

當時,我想更理解西雅圖,當地人卻建議我走一趟地下之旅(Underground Tour)。

1889年,西雅圖經歷一場大火,約30個街區的木造建築全被夷為平地。災難後,人們想著如何修復,但是,政府卻決議:不用修,他們計畫從2樓開始建新屋,讓新城區直接覆蓋舊址。

原來,這個城市位居低窪,每次漲潮,居民家的馬桶就會如火山爆發,造成災難。修復,無法根絕問題,不如善用破壞,重新再來。

後來,老城的舊址被保留,穿梭在地下城時,我看到木造酒吧、損毀的浴缸跟馬桶、拍電影的道具,彷彿置身百年前,但下一個轉角出口,我就站在新的大街上,眼前所見變成高聳大樓,我還在調整落差感,但對當地人而言,新舊並存,卻再自然不過。

在西雅圖,若你看到紫色地磚,就代表底下有地下城,他們對我說:「歷史不是規矩,只是提醒人們:『我們是誰?大家何以走至今日。』」

既然,西雅圖是因拓荒而起的移民城,那麼,就要敢冒險,這讓它能是咖啡之城,也可以是電商與軟體之城。

迭代,最美妙之處就是:保留先前優點,再賦予新的可能。

現在,在台灣,台南也迎來史上最大一波人口移入潮。

用另一個角度看,它也正迎來自己的迭代契機。

比如,台灣唯一一個專注在商用App並取得破億下載量的公司,就是立足台南。他們理解產品來自人性,所以正善用台南的慢,磨出員工對消費者體驗的細膩感,宣傳時,它還自我定位為「古城內的公司」,讓人印象深刻。

人,先清楚自己是誰,所處於什麼位置,就能真正的兼容、發光。

我期待,台南,甚至是我們每個人在轉型時,都能深諳這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