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竟然出現我們不認識的新首富!

上週,《富比世》公布的台灣富豪排行榜,華利實業集團創辦人張聰淵靠著賣鞋首度入榜,以約新台幣4千億元身價,擠下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成為台灣首富。

全球產量第2大的鞋廠創辦人,做的是被眾人低看的加硫鞋生意(主要被用在帆布鞋上),竟能夠有如此身價,乍聽很不合乎邏輯。第一時間,資深記者洧楨與茹涵展開追蹤,並透過與張聰淵的獨家專訪,拼湊出真相。

坦白說,乍聽洧楨描述他的故事,我心想:這還真老派。

張聰淵就像是30年前的台灣創業家們。

他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背景,起家厝是在雲林的豬舍。

他的小孩在公司上班,5位家族成員在上市增資後,還持股華利高達87%的股票。

他做的是純代工生意,「如果說足球鞋、籃球鞋是所有鞋款裡第一、第二名的獲利王,加硫鞋大概就是倒數第一!」

張聰淵沒有創新的商業模式,訪談出現最多的關鍵字是:「我認命。」

他的邏輯只有一個:做好對手豐泰、寶成挑剩的訂單。30年來,他專心做好這些雞肋小單,努力突破量產瓶頸,現在大家說他是低調首富,他卻回答,「我不是不跟外界往來,是(忙到)也沒能力跟外界往來。」

「我沒有覺得只能挑別人挑剩的訂單,就比較辛苦……,重點是,你有沒有比別人做得更好的決心。」

讀到這段時,我笑了,我先前評論他的成功很老派,實在太武斷。

成功的路徑本來就有很多種,如在轉型時,大家總認為,懂數位的專業人才最珍貴,但在我眼裡,肯承擔「三不管地帶」工作的人們,也深具價值。

其實,撿別人不想做的事做,很違反人性,因為當事人不會立刻被肯定,還會被質疑是雞婆,不尊重專業分工。然而,一個跨部門專案的發生,就是會有灰色地帶出現,倘若沒有人願意把手伸更長點,去彼此連結,拾起不討好的事做,再有創意的案子,最後都很難落地。

捲起袖子、做好看似雞肋的事,成就了台灣新首富。我想,一個好的團隊,也該給予這類人才,足夠的肯定才是。(延伸閱讀:獨家專訪》從豬舍創業到新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