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可比腦子聰明多了!」

最近,我陷入運動瓶頸,教練提醒要修正健身計畫。他說,人的肌肉是有記憶的,一種動作重複多次,肌肉會形成條件反射,時間久了,得適時更換運動順序與重量,給它新刺激。

其實,人類肌肉獲得記憶的速度很緩慢,一旦獲得,遺忘速度也很慢。我們可能記不住某人姓名,但幼時若學過腳踏車,事隔多年,重新再騎,你上手的速度,就是比新手快。

後來,一份期刊研究也證實,肌肉竟能儲存過去的阻力訓練記憶長達20週。

表面上,你中斷練習,事實上,肌肉能記憶的時間,遠比你想像的久。

提及它,是因為這期鴻海電動車的封面故事。

這是鴻海新掌門人劉揚偉的一次豪賭,它們正自建平台,集結中外上千家廠商組成開放聯盟。

他對傳統車業的訴求很大膽:別再自己搞設計製造了!聯盟將會透過模組設計,完成汽車80%的工作,車廠買來後,只需要在軟體設計上做出差異化。如此,汽車價格可大降,還能縮短開發時間。

拿賣手機的方法來做汽車?我們初聽鴻海論述時,覺得很瘋狂,聽到他要組大聯盟時,也跟他人一樣質疑:「這聽來好空,沒有約束的組合,真能成事?」

但我驚覺,太快依照經驗直覺下定論,其實很危險。過去20年,我們太習慣記錄一家企業與個人,如何靠高執行力與縝密策略,從一做到一百,最後成為贏家。

時間久了,我們幾乎忘掉,從零到一時,只需要60分就可以上路,領導人有時就得說的比做的多,才有更多人支持。而當其決定探險時,豪賭的標籤必然相隨,最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打仗的方式不該只有一種,就像運動一樣,如果只偏向用一邊施力,最後就會左右失衡,招來更多疼痛。

這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現在的解題法,是否只出自我的「肌肉記憶」本能?我選它,是因為習慣,還是它確實是最佳解?那些被拋棄的瘋狂想法,為何不可行?

現在,我正練習做決定前,跟團隊對話上述問題。雖然初期耗時,像練新肌肉一般痠痛。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脫離慣性陷阱,更為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