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報導,讓我翻出家中的美國公路地圖。

我想看看,10號州際公路在哪,為什麼台灣人得認識它。

它,當然遠不如66號公路知名。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近3成家庭失去收入,小羅斯福總統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在全國興建基礎設施,提供工作機會。當時,為了參與胡佛水壩工程,數萬人就是行經66號公路,從芝加哥到亞利桑那州找工作,有人沒車資,甚至全程步行。

現在,美國人稱這條公路是美國大街(Main Street of America)與母親之路(Mother Road),因為它乘載太多美國人西進求生的記憶。

事隔數十年,類似歷史重演。

今年,美國總統拜登推出1兆2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這是其二戰以來,為提升就業機會的最大投資案,美國西南部也成為新的製造中心,根據《華爾街日報》描述:當地「到處都是起重機,」

貫穿新製造基地的就是,10號州際公路。

跟以往不同,它所連結的,不只是美國人民。

它會經過台積電位處的亞利桑那州,與和碩在德州工業大城艾爾帕索(El Paso)的基地。和碩在此地生產車用中控電腦後,將就近供應到特斯拉的電動車廠,台灣電子5哥與韓商的貨車,也會在上面通行。

僅在3年前,沒人想過台積電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畢竟,當地最有名的景觀就是:黃沙、峽谷與3層樓高的仙人掌,全球最先進的科技心臟,怎會落腳在此荒涼邊境。

但當美國政府朝大政府、強勢干預產業經濟路線邁進後,一切變成可能。6月,一份白宮供應鏈報告84次提及台灣,直指美半導體供應鏈8成集中亞洲太過危險,背後傳達的意思就是:你不來參與我的建設,就別想做我的生意。

台商征戰美國的迫切性越來越高,而10號公路正見證台灣的製造轉型史。

這場東進,即將考驗,台灣有沒有辦法提升更高的附加價值,去承擔美國的高管理成本,這跟過去前進中國的邏輯,截然不同。

新路,當然不會好走。

或許我們都得如當年踏上66號公路的人們那樣思考:

人,不走新路,去不了新處;沒有退路,方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