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資金淹腳目的時代,真的要結束了!

今年,萬物皆漲,美國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創下40年新高,市場預料聯準會將展開激烈升息。

依照副總主筆少強所述:過去10多年,你我靠低價貸款隨意買股票或買房就會賺,但當資金取得成本快速拉升,我們得開始精算,將自己的錢,放在最具投資報酬率的事上,不再高談本夢比,而是回歸生意的本質。

這看似是大轉變,但副總編輯佩修卻提醒我:現在,我們對於台灣1%多的低利率習以為常,卻忘掉約在14年前,利率曾逼近4%。

人,其實比想像中更容易「習慣」。如美國心理學期刊的定義:「習慣」是某種程度上固定的思考方式、意志或者感覺方式,是由以往重複的心智體驗而獲得的。

才14年的時間,我們就把賺2%就過關的邏輯,視為理所當然,這也讓大批殭屍企業存在台灣,既沒競爭力,但也死不了,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未來,能做好高價值生意者才能活,比的是,誰能先戒掉低利思維。

這道理,也適用於這期的雞蛋荒特別報導。

根據記者羽棠的追蹤發現,表面看來,疫情帶來的消費縮減、禽流感與政府的定價干預,正導致消費者承受半年的高蛋價期。

然而,蛋商直指的變數,真無法避免嗎?

答案似乎並非如此。

現在,有一群蛋商已透過轉型,拿回主導權。盤商定價有天花板?有人自己拓通路養粉絲,把一顆3元的蛋賣到10元,在疫情中銷售仍然穩定;每年會有一次禽流感危機?有人就把雞舍升級,學會用大數據管理異常。

就像雞不是只有養在格子籠一種養法而已,雞蛋產業已有人打破常規走出新路。

我相信,這類開拓者會越來越多,然後逐步淘汰掉其他人,畢竟,人們會願意為更好的品質付費,但不會一直為你落後的轉型承擔代價。

你也想成為領先者嗎?那就別再被心中「理所當然」的籠子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