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來了,到處下著火苗,看起來像金色的雨。」

奧運剛在東京落幕,但另一頭,奧運的起始地:奧林匹亞正燒了起來。

我說的燒,是真燒。

極端氣候,讓希臘遇上30年來最嚴重的熱浪,雅典市中心的地面溫度來到55度,這代表,不經意的摩擦,都可能引來火災。而據當地報導,它讓一半的希臘都燒了起來,山頭被烈火吞噬,天空是一片火紅,世界末日般的場景,真的發生了。

金色的雨,這畫面,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疫情、寒流、熱浪、乾旱、水災,今年輪番登場,地球正對人類展開最嚴厲的提醒。我們都知道要愛護它,但現實是,台灣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是世界倒數第3,而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中,是全球倒數第5。

要扭轉現況,所有人不能只停留在知道,還得行動。

倡議零碳,不容易。這期的封面故事,從發想到出刊,花了快1季的時間。它有太多專有名詞,是不易閱讀的題材。

最後,主筆靖萱跟資深記者婺媛選擇先從蘋果的一紙零碳公告切入。我們記錄蘋果發布公告後1年,台灣供應鏈所遭遇的衝擊,藉此讓大家看到:零碳運動已勢在必行,這也將是台灣經濟未來10年最大的難關。

文章,是以商周擅長的商業角度切入,但如這次文中專訪的RE100主席所述:減碳,是極龐大的議題,「我們將有野心的企業聚集在一起,做出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這就會對政府發出強烈的信息——例如,日本有近60家企業加入RE100,這讓日本政府同意開放綠電市場,允許他們購買再生能源。」

企業參與是開端;接下來,政府與每個人都得接棒。

尤其是小英政府。

如文所述,當局者得更明確回應能源改革議題。接下來,電價是否要調整?台灣要不要執行碳交易市場?我們會否把零碳入法?問題的答案不會讓大家都滿意,但若因此不敢抉擇,才是最糟的選擇。

沒有冬天的台灣、大乾旱跟暴雨交錯的日常、因土地沉沒而移居的氣候難民。

我們今日若仍心存僥倖,明日,我們的孩子,將過的就是上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