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聯發科最好的時刻。手機晶片,它站在有史以來最好的位置,」一位企業市值上兆的美國半導體公司高階主管表示。

過去一年,聯發科股價成長1.4倍,屢創新高,外資更紛紛調升目標價。其中里昂證券上看1330元,以2月2日收盤價為準,相當於還有逾4成漲幅。

董事長蔡明介跟蔡力行做了什麼,能讓這家過去被外界貼上「山寨」標籤、價格導向的公司,開始能主張價值,取得高毛利?

背後是一場5年的轉型長征。

這家台灣最大的IC設計公司以往擅長「快老二」策略,意指透過快速模仿領先者,用更短開發時間、更大量產規模或技術與服務創新,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晉升市場第二名。

從創業初期的光碟機到中國的白牌手機之戰,它都靠此方程式致勝。但在4G時代它卻因手機領域規格更迭太快而挫折連連!當客戶群如小米、Oppo、Vivo開始想升級,不甘於只標榜性價比,這也逼得聯發科必須從打價格戰,認真往價值戰邁進。

然而,想,不代表就做得到。「那時想扭轉只能做性價比高的晶片路線,但技術力和準備不夠,結果做出來不夠看,還很耗電,」一位聯發科中階研發主管直言。

種種負面因素,讓聯發科在2016、17年陷入低谷。那兩年,該公司毛利率僅35.6%,是創業來最低,營業利益率最低更僅剩4.1%。

當時市場一片看空,該公司股價甚至跌破200元,創金融海嘯以後新低。

然而,聯發科並不甘就此止步。

2016年股東會,蔡明介在最黑暗的時刻,喊出未來5年要投資兩千億元在5G跟AI等技術。這數字,是它當年稅後淨利逾8倍。

取捨》繞道「沒有贏面」的戰役

2017年11月,聯發科對外證實「暫緩研發」4G高階晶片,它們從前一年就開始把人力跟資源挪到5G相關技術,為了打3年後的這場仗,前述聯發科研發主管表示:「該改變就改變,不要硬撐著,⋯這是取捨。」

該公司將全體員工1/8、約2千到3千名的員工,調整職務到5G相關部門。「我們被切過來切過去,換domain(領域)都有可能,」該位聯發科研發主管表示。

5G有兩種規格:一是較低階,但較易從4G轉換、市場將率先導入的「Sub-6」;另一則是能真正實踐5G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高階應用,但難度較高、市場導入時程較晚的「毫米波(mmWave)」。

聯發科自知資源有限,並研判多數國家,包括其智慧型手機晶片最重要的市場——中國,5G初期都僅會支援Sub-6,因此「選擇『優先發展』Sub-6的策略,專注發展一種規格,這樣跟高通的距離就拉近了,」台大商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忠仁表示。

再來,就是執行力的問題!2017年,蔡明介邀請素以執行力著稱的蔡力行出任共同執行長。蔡明介曾自述,蔡力行加入後,主要花精神調整技術、組織、產品,他和副董事長謝清江則負責盤點、整合集團內眾多子公司⋯,甚至連內部的思維都在轉彎。

掙扎》以前拚效能,現在想場景

一位聯發科工程師說,以前,他們都拚效能;現在,還要開始想場景。

蔡明介在內部提出新高端(new premium)概念,主張未來工程師開發晶片時,好規格是根本,但要讓用戶與消費者有感,才算數!

做足努力後,時運幫了它一把。

2019年5月中美貿易戰爆發,華為被美國制裁後,中國手機品牌為分散晶片供應來源風險,從高通轉單聯發科。

根據調查,去年下半年聯發科在中國市占率從17%攀升到31.7%。從價格走到價值,聯發科花了好長時間跟代價,它能做到,是因在最艱難時沒挑簡單的事做,而是選擇立了大志與長志。

任教於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在其著作中表示,想達成偉大目標,第一步得自問:「想要成為誰?」

從自問「想要成為誰」,到對外大聲說「想要成為誰」並不簡單,2019年蔡力行對外溝通時,才開始說要讓自己成為「技術領先者」。

為什麼把志願說出來這麼重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說出口」不僅是讓自己正視這份承諾,也等於有其他雙眼睛緊盯,你便會更積極思索各種達成的路徑。

一個人的定位會被環境影響,但更多時候,是被自我的期許而決定。當每個人都認真拚搏時,你敢不敢立長志?講出看似瘋狂的目標,有時就會有不同的結局。(當20年成功方程式失靈,蔡明介如何擺脫山寨標籤超越對手?他帶領組織轉型、讓萬人艦隊變強的關鍵,竟是這26本書?他怎麼向海豹部隊學管理、讓主管戒掉「絕對領導」的習慣,敏捷帶隊?聯發科真能上1300元?6家外資報告這樣看…若中美貿易戰和緩,聯發科下個挑戰是?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734期《商業周刊》)

聯發科5年翻身世界第一
蔡明介讓員工讀什麼書?這3本透露他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