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大膽的對大家說:我的公司是在改變世界、我正在跟Google搶人才、我要取代哈根達斯,用亞洲冰淇淋征服全球嗎?

過去,多數人是不會的,但台灣正崛起的創業家們會。

為了這期封面,主筆中傑和記者絲貽、慶徽,用兩個多月的時間,訪談超過30組的新創團隊,帶回的發現,非常有趣。

比如,這群人,真敢立大志。

賣冰淇淋的蜷尾家,立志要開出第一家米其林冰店。

它的創辦人李豫說:創業,不該只有2C(對消費者)跟2B(對代工客戶)兩種選項,還可以去想2M(Market),甚至是對整個社會,只要想,就有機會做到。

又比如,有3千萬用戶的時刻科技。

它的創辦人畢劭康這樣自我期許:「我多找一個員工,就表示Google會少找到一個人。所以我要做更重要的事,讓資源更有效被利用。」

他們看來瘋狂,卻又有極務實的一面。

大家挑戰他們夢太大,他們會回:現在是網路時代,科技本來就可以連線全世界,只想留在小島,才是不切實際。

有人說,他們所提的共好概念太抽象,但這群創業家卻說:「極端氣候與疫情,不是早已教會我們:環境不好,你不好,我也很難獨活的道理?」

更何況,現在的商業都是生態圈模式,與人合作,只是生存要件。

而為了更好的合作,拋棄權威感也成必要選擇,「如果你很威嚴,人家不會願意跟你分享。威嚴,已經是一種很不盛行的偽裝。」

他們的務實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比如,面對接班問題,這群人就有完全不同的見解。

這次,好多創業家提及:打算30多歲就交棒,有人已經有計畫性的「架空」自己兩年,中傑問他們怎麼捨得,他們卻說:養企業,就像養小孩一樣,「我只是把這個生命帶來這個世界,協助他長大,但他是獨立個體,不是我的附屬品。」

倘若有更好的人接手,就該爽快交棒,孩子(企業),才能走得更遠,活出超越自己的格局。這個困擾台灣20年的接班困境,在新一代企業家眼裡,根本就不是問題。

說真的,我已經迫不及待,等著看這群新創業家,還會為台灣帶來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