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歐巴馬創造歷史,告訴我們:『 Yes,We Can!』讓我們成為一個團結的國家。」

這是美國下一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現任的川普仍未服輸下,所發表的勝選演說中,最具時代需求的一句話。因為,正當中國對內連續嚴管金融、科技業,對外也完成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此刻的美國,卻堪稱南北戰爭以來內部最分裂、對外也最孤立的時期。

身負重任的拜登,提到未來上任後,將效法四位前總統,其中唯一還在世者,就是歐巴馬。

要預測拜登會做什麼,要先了解歐巴馬過去做了什麼。

11月19日,歐巴馬出版最新回憶錄《應許之地》,他在書中描述剛入主白宮時的美國:

國際間對美國領導力的信念已開始動搖,這不是九一一恐攻所造成,而是美入侵伊拉克、卡崔娜颶風肆虐下紐奧良街頭駭人的浮屍畫面,尤其是華爾街崩盤所致。

美國召喚各國進入自由市場、全球供應鏈、寬鬆信貸和民主治理的應許之地,而如今各國開始覺得好像跟著美國走到了懸崖邊。

對照2020年的美國:境內疫情肆虐,今年經濟預估將衰退5.8%,十月份失業率6.9%是疫前近兩倍;境外,中、俄虎視眈眈,盟友對美國不信任感大增。據調查,歐盟9國民眾對美國看法大幅惡化。

和歐巴馬一樣,拜登明年一月接手的美國,也是問題重重。因此他上台後採行歐巴馬路線,就成了必然選擇。這路線的主軸,就是「從分裂到縫合」。

專欄作家布魯克斯曾評論:歐巴馬上任後,美國「從刺猬變狐狸。」刺蝟大多單打獨鬥;狐狸則平時獨行,繁殖期就集體行動。

過去四年,川普治理下的美國動輒拔「刺」相向。拜登上台後將改變這種狀況。未來歐巴馬—拜登的「狐狸路線」,可用三支箭概括:

第一支箭》既合作,又鬥爭

歐巴馬時代,一面要求美、中一起「管控經濟危機與北韓核子計畫 」,同時也向中表達,無法再忽視其操縱貨幣等不公的貿易行為。

今年大選期間,拜登曾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惡棍」;另一面也和習套交情,他稱過去當副總統時,與習相處時間「比任何領導人都多」。

在川普主政下,美、中從經濟到政治全面開打。拜登上台後,兩國可能恢復對話,但將視議題走「既合作,又鬥爭」路線。

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美將與中合作。「如果你不把中國拉進來,目標就無法達成。」學者畢斯利(Nick Bisley)說。

在科技戰領域,美、中仍將繼續對抗。但不代表拜登會照搬川普的策略,因其身邊顧問不少是出自微軟、亞馬遜,未來對策「會更聽取美國產業界聲音。」

第二支箭》單打變圍毆

歐巴馬時代,美國對外策略是打群架,拜登上台後也會如此。他說:「只有當我們團結其他國家時,中國才會做出反應。」

當然,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11月15日RCEP正式簽署,這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議,直接衝擊過去歐巴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此協定原是為圍堵中國而推出,於川普上台後退出。《時代》分析,TPP成員國雖與美國重新談判意願不高,但中國近來對部分國家實施單邊經濟制裁,或許是美國重組亞太經貿聯盟的契機。

第三支箭》多管齊下

川普時代,美國壓制中國集中在經貿,拜登揚言未來執政,美國不會只有一招,而是重回歐巴馬時代多管齊下的策略。

事實上,美國主流民意也贊成以非經濟手段對付中國。調查顯示,逾七成美國民眾認為,即使會影響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美國仍應嘗試在中國推廣人權。」

因此,日後美國抗中除了「經濟牌」,人權牌、民主牌等也會陸續出籠。

但這種手段能否成功,取決於美國的綜合實力。歐巴馬的理念是「在國外強大要始於在國內強大」,拜登上台後將推動買美國貨、研發製造皆在美國,其政見也與他「先安內,再攘外」精神一致。

藉助以上「狐狸三箭」美國將「重回賽場」,再次主導國際秩序。

但長期來說,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並不像過去那樣穩固。歐巴馬在《應許之地》裡提到他訪中時的經歷,可見端倪:

市民大會結束前我與學生聊天,得到一項結論:他們的愛國心不全是裝模作樣。中國經濟崛起讓其專制資本主義在年輕人眼中,可合理取代歐美自由主義。

想贏得新世代支持,取決於我是否有能力證明,美國的多元民主制度,能實踐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國能提供更好的生活嗎?」這正是拜登領導新美國的挑戰。

▋本文擷取自雜誌《商業周刊》1723期封面故事,完整系列報導:
歐巴馬路線重返全球
不提我,只講我們 說服政敵拜登、希拉蕊輔佐
他高民調卻低政績 關鍵在欠缺期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