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這是中國官方對2022年經濟的定調,但光要求穩已屬不易。

2021年12月北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估來年將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3大壓力,公告要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有機結合」。

從各家機構預測看,中國經濟前景確實不容樂觀。中國銀行預測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只有5%;高盛甚至預測只有4.8%,是自1991年以來的次低—僅次於疫情爆發的2020年。

5%成長率對中國有兩個重要性,一,這是確保中國十四五計畫中「2035年GDP翻倍」所需的年成長率最低門檻;二,中國是「腳踏車型經濟」,必須不斷成長前進才不會被結構性問題拖倒。

如今成長減速,代表結構性問題恐怕陸續引爆。有「國師」之稱的經濟學家、中南海座上賓李稻葵,2021年12月預告,未來中國經濟「可能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為困難的一段時間,」「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投資邊際效益遞減、殭屍企業大增
房市泡沫引爆,問題雪上加霜

因為兩大結構性問題,一是「以投資帶動高成長」模式,正面臨邊際效益遞減。代表案例就是恆大、世茂兩大地產集團陷入風暴。

政策低利環境讓中國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如今泡沫破滅,好處是汰弱留強,代價是經濟恐暫時受損—正如日本1990年代一樣。信評機構穆迪(Moody's)指出,房地產相關部門占中國GDP近3成、城鎮就業逾四分之一。高盛下調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主因就是「房地產部門大逆風」。

地產泡沫引爆,還有時機不巧的問題。中國前財政部長、現任亞洲投資開發銀行(亞投行)理事會主席樓繼偉,2021年12月表示,雖然官方統計企業數量仍在增加,證明北京「清零」抗疫政策奏效,但「實際上它們很多都因為商業困境和註銷困難,處於停滯狀態。」也就是說,企業總數表面成長,其實很多已淪為「殭屍企業」,只不過暫未註銷登記而已。房地產泡沫此時爆發,對早已受苦的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另一結構性問題是以國家主導經濟。從「共同富裕」到節能減碳,北京強行以政治力扭轉經濟規律,代價越來越高。

房市資金轉向 港股、陸股2022年估2位數漲幅

●機構預估項目:瑞士銀行香港恆生指數
目前數字:23,600
2022年預測值:27,000
漲跌幅:14%
說明:估值低,明年有機會反彈

●機構預估項目:高盛滬深300指數
目前數字:5,000
2022年預測值:5,500
漲跌幅:10%
說明:房市降溫,資金將流入股市

●機構預估項目:渣打一美元兌人民幣匯價
目前數字:6.36
2022年預測值:6.5
漲跌幅:-2.2%
說明:人民銀行寬鬆貨幣將令人民幣趨貶,但放寬外資流入有助抵銷貶勢

資料來源:上述各外資機構 整理:楊少強

中國GDP成長率預估跌破5% 創1991年以來次低
中國GDP成長率預估跌破5% 創1991年以來次低(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強推減碳、打壓補教,青年失業惡化
投資人追捧政策風向產業須留意

如打壓網路補教業,導致新加坡淡馬錫等著名外資暫停投資中國;入冬時限電危機,又讓「世界工廠」招牌失色,衝擊就業市場。

根據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機構(NFID) 數據,2021年以來該國20歲至24歲受過高等教育者的失業率,一直高於兩成。該機構解讀,政府推動重工業脫碳,勞動力市場已經嚴重失衡,打壓補教加上房地產萎縮,青年失業情況將更惡化。

2022年北京將推出各式政策減緩成長減速。瑞士銀行預估,人民銀行(央行)將在2022年春節時下調銀行存款準備率,中央也會加大對晶片等高端製造業的財政支持,並繼續金援小企業。

但國家主導模式不改,這些手段恐仍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甚至還可能引來外部衝擊。

中國的產業政策一直是中美貿易關係痛點。北京已經申請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宗旨之一就是要削減對國企的反市場補貼,但在可見未來,中國不太可能對此推動重大改革。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預期,為降低2022年成長減速的衝擊,中國可能會降低進口關稅,放寬資本流入,並允許更多外資進入受限制的行業,但「仍將保持該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這不僅易導致貿易衝突,也會使得各國變本加厲「反全球化」。「我們的長期展望包括『美中脫鉤』,以及供應鏈將調整遠離中國。」

在此大勢下,中國資產該如何選擇?高盛推薦策略是看好「成長股」,尤其是與北京政策掛鉤的領域,例如「共同富裕」,具體是指大宗消費、科技創新、新能源、國企。

但是,近年北京推動各式政策,從「中國製造2025」到「內循環」,資本一窩蜂湧入,最後往往違背市場規律而破滅──半導體集團紫光日前宣布破產重整就是一例。若投資人想追捧政策風向產業,恐怕也要有承擔「熱脹冷縮」風險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