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清晨4點,屏東佳冬千頃的鳳梨田上,農民告訴我們,今年來,中國訂單加碼力道比過去更強,但2月26日一連串的手機聲響,讓他們全被嚇呆!因電話那頭傳來:中國宣布,將全面禁止台灣鳳梨輸入。

「措手不及啊!大家都無言了。」佳冬最大鳳梨家族陳家第四代陳冠竹回憶,當天,陳家兄弟緊急召開應變會議,第一時間安撫農民情緒,在「能救多少是多少」的心態下,他們隔天繼續半夜搶收,最後拚出約8個貨櫃的鳳梨量,趕在3月1日禁令生效前,送進中國。其餘鳳梨,只能陸續收成,若內銷賣不掉,就只好低價賤賣,送進加工廠找生路。

去年全台水果外銷總價值1億8300萬美元,其實僅占台灣水果總產值的4%,但其中光是中國就占約7成。

當外銷出不去,農民最擔心的是,會讓內銷價也崩盤。重押單一市場,帶來了連鎖的風險。

前往總統蔡英文南下救鳳梨的第一站——高雄大樹鄉農會。

這裡是全台鳳梨第4大產區,本該為了中國禁令而擔憂,但剛卸任的大樹鄉農會總幹事張清榮,卻對我們秀出一張澳洲採購台灣鳳梨的簽約照。

原來是一位在澳洲賣米的台商,透過台灣親友向大樹鄉農會轉達「就算賠錢,也要把台灣鳳梨賣進澳洲」的心意。

另一頭,在一家鳳梨百分百出口中港澳的包裝廠永泉國際,我們看到屏東知名直播主、「東港強」團隊在現場直播叫賣。一天下來,獲得上百箱鳳梨訂單。

從總統下鄉、農委會快速動員、地方首長動用國內外人脈搶單,到企業、直播主等來幫忙,台灣人不到一週,就把一年外銷中國的4萬噸鳳梨量給買光。

但,這般救急行動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後續的衝擊一,是原本輸往中國的量,倒回台灣市場,可能讓供需失衡。衝擊二,則是近年業界多以外銷價做高標,一旦少了外銷價定錨,市價將變混亂。

更長期且棘手的問題,則會在未來第二、三年浮現。因鳳梨從栽種到收成期長達一年半至兩年,明年的鳳梨,農民都已種下去。換言之,供過於求的現象至少兩年。到第三年,外銷市場還是未知數,農民該減產嗎?又該賣去哪?

「今天過後,明年怎麼辦?這才是我們的挑戰⋯」屏東縣縣長潘孟安在商周專訪時坦言。

面對可能的經濟壓制,台灣準備好了嗎?

農產大量銷往對岸,十年來為何遲遲無法分散市場?

「今天大陸禁止鳳梨,農民也要負一點責任,簡單的說,爛貨充斥,」一位從事出口水果業務超過20年的貿易商私下告訴商周,中國市場過去對台灣鳳梨需求量高,即使出貨時混充不同等級、熟度不一的鮮果,也照單全收。

另一方面,政府想將農民引導至其他市場,但「基礎建設」卻慢半拍。例如,延長蔬果保鮮期的關鍵:冷鏈物流體系,政府卻直到去年才通過區域型中心建設計畫。

分散風險,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在長期依賴單一市場下,是否讓我們失去了移動力?

中興大學行銷系退休教授李皇照認為,「現在該檢討的,是不是做法要(隨市場變化而)調整?」

多年來,台灣農業最缺乏的,是對終端消費市場變化的敏銳度。他指出,過去從民間到政府,談農產貿易時,都只想到「買賣交易」,而非與對方建立「夥伴關係」,也就是建立從生產到消費的緊密供應鏈。

這場鳳梨事件,讓我們看到台灣產業的局限。然而,緊迫的時機,恐將接二連三到來。

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岸關係不會驟然轉好,雙邊貿易受到美中台關係的牽動,變數只會越來越多,且一年比一年更進入「深水區」。例如,明年是習近平第二任期尾聲,加上台灣又有地方大選,中共會出什麼招?它會用經濟手段影響台灣嗎?

來自大國的貿易制裁,台灣不是未曾遭遇過。

這一回,我們又面臨來自最大貿易依存國的威嚇,台灣產業能否藉此「轉骨」?或許中國對台關閉市場的壓力,不失為逼使我們再進化的契機。(為何執政5年,鳳梨還是重押中國市場?台灣真的是危機之島嗎?政府這樣說…中國還會對下一個農產品出手嗎?台南偏山小鎮,如何把芒果界LV賣到日本?澳洲被最大貿易夥伴禁大麥、龍蝦,如何轉向?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739期《商業周刊》)

一顆鳳梨的跨國戰爭
分散台灣水果外銷風險 陳吉仲:今年是最好時間
偏山小鎮團結找活路 7成芒果逆勢外銷日韓
更依賴中國的澳洲 20噸龍蝦暴斃後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