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對認命不認分這句話,格外有感。

認命,是接受環境的無常。如這期《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的分享:在疫情下,我們面對經營與生存壓力,但這是「念頭」的問題,「苦的來源就是外在世界無常、內在有很多執著,當內外有落差,這樣的狀態就苦。」

他說,你用多快速度去接受,承認事情的發生,會決定人停留在不安情緒多久。「現在,每個人都說自己非常忙,但可能忙碌的背後,就是『你不想與自己在一起』,我們不想去面對糾結、陰暗面與放不下的事。」

唯有看清自己的心態,人才能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

但接受,不代表「認分」。

不認分,字面意思是,不停留在外界設定的框架中。

燒肉霸主乾杯集團董事長平出莊司,接受燒肉店生態已經回不去的事實後,最近展開大膽嘗試。

他們開始做訂閱制,讓消費者把燒肉設備帶回家,每月定期付費後,乾杯不僅送肉,還開直播,營造在家陪你烤的快樂感。一場直播節目,得有兩名主持人一搭一唱,有時,節目腳本還得增加時事熱門議題,才能黏住觀眾。

一個燒肉店,竟在做電視台的事,看似轉很大,但平出莊司在專訪時卻說,這是趟必要的旅程。

當一個人先認命:接受現實,就會不認分:勇於破框。

我認為,不僅在商場,在職場中,人的職涯表現,也跟此有關。

現在,所有企業都在轉型,很多新專案會超越原本職能設定,有的人接到新任務時會心生抗拒,常見說法是:「這與我原本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不符,」「它不在我的工作範圍內。 」

但有的人,卻會承接挑戰,還把手伸長,主動幫助跨部門團隊。雖然短期內,這些作為無法反映在績效上,還可能帶來失敗風險,但最後,他們多會成為企業培養主管的優先人選。

原因無他,因為後者更早就接受現實:環境在變,KPI可能跟不上變化,但團隊需要的,不是糾結數字的人,而是能讓彼此成功的夥伴。

認命,不認分,是門修煉,很多聰明,與自認精明的人卻常敗在此處,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