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肺炎疫情沒有減緩跡象,遠東集團紡織大廠宏遠興業總經理葉清來,今年以來,已經跑了4趟美國。10月下旬,他也才從衣索比亞的工廠到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廠,再到海地廠巡迴出差回台。

小檔案_宏遠

成立:1988年
董事長:席家宜
總經理:葉清來
全球員工數:7,109人
成績單:2019年營收88.64億元、淨損3.18億元


找不到員工,補貼也飛了……
產品報價高8成,一張訂單都沒拿到

3年多前,宏遠率先響應川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斥資7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1億元),遠赴北卡州設廠。當時他向集團總裁徐旭東與董事們簡報,遭8成董事反對。為了證明美國製造大有可為,奉行工業4.0的他,將過去在台灣累積的大數據,搭配自動化設備,全複製到北卡廠,並計畫串聯擁有全美最大紡織系所的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找人才、合作研究前瞻技術。「還可以把技術倒回來給台灣用。」他那時興奮的告訴商周。

宏遠橫跨3大洲分散製造,美國廠是最新布局


一切設想周到,卻沒想到連虧3年。

「都口號而已,美國製造(要恢復)根本不可能。」葉清來結束防疫隔離期的第一天,在台北辦公室與我們分享3年來的心得。

「在美國根本找不到員工(技術工與研發人才),」他說。與鴻海狀況類似,宏遠本來承諾地方政府雇用500人,政府則提供500萬美元的員工訓練補貼,但他沒達到承諾人數,獎勵也沒了。

當年因運動用品大客戶建議宏遠到市場所在、且能避開進口關稅的美國設廠,還說美國及拉丁美洲的紡織廠多為針織廠,「你們來,就是『平織的王』。」這句鼓勵讓葉清來看到滿滿的機會,為了公司長遠發展鋪路,高齡70的他賭上自己最後一役,往美國衝。

廠建了,人招了,還設了研發小組,一個大客戶更派人到宏遠北卡廠,與他們一起開發了20幾組產品,但產品做出來,報價比過去高了80%,被客戶嫌利潤太少,最後什麼訂單都沒拿到。

宏遠原承諾在美聘500名員工,卻因成本過高、實施多能工,降為130人,政府補貼甚至因此喊卡,成為它赴美學到的第一課。
宏遠原承諾在美聘500名員工,卻因成本過高、實施多能工,降為130人,政府補貼甚至因此喊卡,成為它赴美學到的第一課。(攝影者:陳宗怡)

連裝飲水機也被罰!
不諳法規狀況多,轉向工業布拚利潤

難題不只如此,葉清來好友、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透露,連在台灣的環保前段班宏遠,在美國廠安裝飲水機給員工喝,也因不熟法規,為了排放水問題被開罰單。

此外,原本宏遠想找台灣工人到美國廠做管線、電力等工程,也被地方政府嚴令只能雇用當地人,算下來成本差了10倍。這些都是葉清來原先規畫未曾料想到的狀況。

為了填產能,他一開始還得把台灣、泰國、中國的訂單搬到美國做,做好再以海運送回亞洲。甚至,曾開心慶祝產出第一件台廠全程在美國製造、縫著「Made in USA」商標的成衣產線,如今也已搬到海地,美國只留下能高度自動化的布料產線。

葉清來也只好重新調整人力,不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而是從第一線作業員到管理人員都訓練成多能工(multi skill),美國廠員工總數從300多人,降為130人;文化衝突也少不了,例如宏遠全球工廠都有、意在收心的15分鐘早操,美國廠裡只看得到台幹在做,因為美國員工要求「付加班費」,才願提早來。

事實上,美國GDP超過8成早就是由服務業所貢獻,全球化讓各國依比較優勢分工,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美國製造因此空洞了數十年,尤其是傳統製造業。

葉清來就在美國各地紡織廠看到,老舊機器靠著剩餘價值吃力運轉。但卻讓他看到轉機,他發現,還能生存下來的小工廠,都只專做工業用布、軍用布,沒有人做利潤低又要有設計能力的時尚服飾。

「我就醒過來了,」他說,一年半前開始把美國廠轉向,轉攻工業用布,例如警用、工地用的反光服裝、醫用的隔離衣,及為了國防安全,必須百分之百美國製造的軍服布料等。

但,老天對這場葉清來自稱的最後一戰,還沒手軟。「不知道客戶在哪?」他全力轉向工業用後,與過去的老客戶Nike、UA、The North Face等品牌,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沒有門路打進供應鏈。

直到COVID-19疫情發生。

「Thanks COVID-19!給宏遠千載難逢的轉機。」他引用邱吉爾的話,「不要浪費每一場危機。」

他回憶4月到疫情蔓延的美國,在重災區紐約市,從早到晚救護車來回呼嘯的聲音,沒有間斷,在紐約辦公室裡的他,「感覺我就在戰場裡面,救護車聲像戰鼓雷鳴。」因為疫情,曾在美國參展碰到的客戶主動找上門,為他打開了新戰場。

防疫產品打開新戰場
打進美國製造,「價格你不要客氣」

宏遠台北辦公室裡,過去展示羽絨衣、戶外機能衣的一大半空間,現在變成一件件白色、綠色,不同材質的隔離衣、防護衣,還有獨門5層貼合、防護力99%、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檢驗通過的布口罩⋯⋯。一張大白板上面,印滿宏遠擁有的125項核心科技:超潑水加工、醫療工作服、手術衣貼合技術等。

他指著白板,「我這裡抓一下,那裡抓一個(技術),就能做出來了,好像在配中藥配方一樣。」換句話說,宏遠以原有的技術實力,就能因應美國市場快速轉型,而防疫產品成了他切入工業用布市場的敲門「金磚」──這塊市場利潤高,尤其國安物資多要求在地生產。

防疫產品變「金磚」 宏遠美國可望終結連3虧



「美國製造,價格都可以很高,只要能做進去,價格你不要客氣。」葉清來解釋,他們一碼布至少報價一塊美元,相較在亞洲生產的產品報價則是新台幣10到20元。

而且,在地的紡織業競爭者,也就是前述老舊小型工廠們,技術和生產效率難贏過早已向工業4.0轉型的台商,「我們以後的致勝之道就是精實(管理)+智慧化,我現在把美國人看扁了。」走出最痛苦時期的葉清來說。去年虧損新台幣2億6千萬元的宏遠北卡廠,總算在今年6月開始轉虧為盈。

美國新總統拜登將持續推動在美製造,對於像他一樣有「美國夢」的台商,他如今建議「先從小的做起,不要一下子投資這麼多,如果能買人家舊廠來改造最好。」

他說起疫情期間到俄亥俄州找客戶,客戶不讓他和台灣同事進入辦公區,飯店也不讓他們在大廳開會,最後竟克難的在客戶公司外的草皮上架了兩支大傘,底下放兩張桌子談業務,連上厠所都只能從倉庫後門進去,讓一行人覺得備受歧視。

「還要有我的意志力,疫情也要到處跑,不怕死。」葉清來敲著桌子說,如果現在考慮要去美國設廠的人,「先來和我談一談吧,我來看看他的決心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