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底,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擔任最大股東的南山人壽,在疫情期間,擊敗國泰、富邦、新光三家壽險同業勝出,以逾312億元成功搶標世貿三館地上權案,刷新台灣地上權開發案的總價新高紀錄。

這正是今年壽險獵地熱潮鳴槍起跑的關鍵時刻。

兩次熱潮,皆南山先刷新紀錄
這次管制還在,三大需求推升房市

類似的戰況,在2012年世貿二館地上權案開標時,也曾出現過,那一年尹衍樑剛入主南山人壽不久,就以超過268億元的得標金額,擊敗勁敵國泰人壽。

該案創下國內地上權案權利金總價、平均單價兩項新高紀錄。

同樣的贏家,同樣創壽險獵地單一案總價新紀錄,更巧合的是,根據瑞普萊坊的統計,台灣壽險業投資不動產史上,也僅有這兩年的投資金額規模突破1千億元。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認為,八年前,尹衍樑是起跑比別人晚的壽險業後起之秀,面對兵家必爭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他有「一定要在這裡插旗」的壓力,但是,在房市最高點祭出天價搶地,確實「大膽」。

同年四月,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豪宅頂樓戶,才傳出每坪破300萬元的成交行情,引起當年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嚴重關切,讓每坪300萬元的房價,成為所謂「彭淮南防線」,隨後尹衍樑在7月天價搶標世貿二館,讓台北市商用地價創新高,可能進一步帶動精華區住宅地價上漲。

於是,當年底金管會祭出「金八條」打房,要將壽險資金趕出房地產,導致壽險業的房地產投資金額,從2012年逾1千億元,萎縮到一七年僅剩一百多億元的谷底。

全台房市缺乏壽險火車頭的支撐,之後再遭到豪宅稅、房地合一稅等打擊,房價撐到2016年就由盛轉衰了。

近三年前,壽險業的地產投資又從谷底增溫,從兩百億元、三百億元,到今年首季南山以新高總價標下世貿三館案後,關鍵一槍,又引爆壽險業全面獵地,至今又累計破一千億元,商用地產帶動住宅市場的火車頭效應又啟動了。

如同歷史重演,根據信義房屋統計,今年第二季全台房價指數已經攻占歷史新高,緊接著,央行又盯上房市,十月,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兩度示警房地產,下一步,央行的態度會否影響金管會再度出手,防堵壽險熱錢湧進房地產?成為房市最關注議題。

儘管政府是否出手打房,難以預測,但從過去經驗來看,打房就算短期有效,長線還是無法扭轉市場供需。

就像先前那波打房,包含對壽險業的限期開發、房地合一稅等機制,至今尚未鬆綁,但今年在全球看好台灣前景、台商回流、外商搶進等需求簇擁下,全台房價仍創新高。

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認為,只要上述基本面不變,就算政府開始打房降溫,最多也只是減緩短線漲幅,長線仍擋不住房價走揚的趨勢。

此外,壽險獵地本就鎖定易漲難跌的精華地段,就算遇到逆風仍會相對保值。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黃瑞楠指出,壽險進場是長達五年、十年的中長線布局,並鎖定人口成長、大量人流的區段,來降低投資風險。

■ 2012年
▪不動產投資金額:1,121億元
▪主流投資標的類型:商辦、賣場等收益型產品,占比近57%
▪單一案總價冠軍/指標案/總價(億元):南山人壽/世貿二館地上權案/268
▪外商不動產投資占比:近6%
▪政府打房:4月,央行前總裁彭淮南關心房市;11月,金管會祭「金八條」打房

■ 2020年
▪不動產投資金額:推估上看1,200
▪主流投資標的類型:素地加值的大型開發案,占比約68%
▪單一案總價冠軍/指標案/總價(億元):南山人壽/世貿三館地上權案/313
▪外商不動產投資占比:0%
▪政府打房:10月,央行副總裁陳南光2度示警

整理:林洧楨

央行總裁楊金龍(中)認為房市回溫,屬有台商回流等需求帶動的「有基之彈」,因此這回是否打房,央行態度還不明確。
央行總裁楊金龍(中)認為房市回溫,屬有台商回流等需求帶動的「有基之彈」,因此這回是否打房,央行態度還不明確。
央行總裁楊金龍(中)認為房市回溫,屬有台商回流等需求帶動的「有基之彈」,因此這回是否打房,央行態度還不明確。 攝影者:楊文財

兩原因讓壽險業棄樓搶地
促舊商辦都更,新商辦吸引客戶來

儘管壽險進場有基本面支撐,但是,前後兩波布局策略仍明顯不同:一是,過去買樓,現在搶地;二是重新擁抱地上權開發案。

根據高力統計,八年前,壽險追逐的是商辦、商場、飯店等蓋好的收益型大樓產品,占總投資金額約57%,但今年逼近7成是素地加值的大型開發案。

高力研究部董事梁儀盈分析指出,過去由於既有商辦,有現成的租客與租金投報率,出租狀況好壞一目瞭然,風險低,是壽險業最愛的穩健商品,尤其年化投報率(IRR)達2.5%到3%、產權獨立的收益型大樓,更是市場搶手貨,「因為還有得買,所以比較少考慮風險相對高的土地開發。」她說。

但現在兩個原因,讓壽險業者從愛樓變買地,一是「買不到現貨,只能買期貨」;二是「藉此騰出空間,讓舊大樓更新拉高投報率」。

首先,壽險業多年收購下,早就是台灣優質商辦的最主流房東,市場能符合年化投報率要求的「收益型大樓」日漸稀少,僧多粥少下,「棄樓搶地」就成了壽險業不得不的選擇,而且由於高獲利投資選項變少,雖然土地開發成功與否有一定風險,但相對的年化投報率卻能高達8%到12%以上,也是吸引壽險業進場的一大原因。

其次,壽險業開發新土地,就會有新商辦、商場出現,這能帶動手上客戶從自家舊大樓轉往新大樓的移動,之後原本出租的舊商辦就能進行都更改造,變成價值更高的新產品,無論出租或出售,都能創造更高利潤。

地上權案曾是毒蘋果
如今回歸商用,投資規模已破4百億

那為何要買地上權開發案呢?根據瑞普萊坊的統計,其實從八年前南山人壽搶標世貿二館地上權案後,到了2017年,壽險業已經幾乎不碰地上權案,投資金額跌到零元的最谷底。

地產業者透露,那段時期的地上權市場,已經從商場開發逐漸轉變成住宅開發案,而且地租跟著公告地價調漲,消費者購買地上權住宅的持有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變成市場毒蘋果,不只壽險業不敢碰,就連嘉泥旗下的建設公司都曾經以溢價9成的天價買入地上權住宅用地後,最後斷尾求生,成為全台首例將得標地上權土地還給政府的案例。

如今壽險業者敢大膽進場,主要仍在於近兩年包含信義行政中心、世貿三館等地上權土地開發案,都是回歸正常商用開發、且地段稀缺的指標大案,商用設施的租金長期跟著商圈繁榮調漲,早是店家熟悉的遊戲規則,不會有地上權住宅地,住戶購入後地租年年調漲的不適應或不願購買的問題存在,因此壽險業今年的地上權土地開發案,才3季就累計逾410億元的規模,已經超越2012年的全年金額最高峰。

展望後市,多數專家也認為,不同於上一回壽險業投資房地產很快就觸頂下跌,這一波由於低利環境與國際熱錢正在湧進,除非短期缺乏投資標的的問題有新解方,或是更強力的政府打房措施,否則很難降低壽險業對房地產的投資熱度,不排除明後年仍會繼續維持在高水位,甚至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