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為本,技為末。」

這次奧運,台灣選手不僅呈現完美技術,還有極佳的運動家精神。

如拚搏到底的意志。我們熟悉的菜市場凱,用19年不間斷的練習,換來在鞍馬上45秒的華麗旋轉。李智凱不是天才選手,也曾在上屆奧運落馬,輸得一敗塗地,但他說:「努力過、嘗試過至少有50%的機會,不嘗試的話就等於零。」

有5成機會,就用一生去拚。

拚搏外,願意助攻更難,它也因此成為這期商周的封面故事。

故事主角有3人:台灣羽球男雙組合,也是東奧冠軍:李洋、王齊麟與教練陳宏麟。

這3人,都不是天才運動員。

原本,陳宏麟是王齊麟的搭檔,3年前,陳宏麟發現:年長9歲的自己,可能將成為搭檔的負荷,此時,在另一隊的李洋,則正尋求突破。

「我知道自己撐不住,他們搭,相對有機會。」陳宏麟說,他決心「退位」,促成李洋與王齊麟雙打搭檔,自己改當教練協助兩人。

在主筆郁萌跟記者慶徽的筆下,這是極為艱難的決定。

陳宏麟得放棄此生最後一次拚奧運的機會,從選手轉身到教練,薪資、贊助加獎金,一年的損失超過百萬元。

對王齊麟的挑戰在於,距離2020奧運只剩一年,換搭檔,排名得從零計算。

對李洋的難則是,他要離開一路培養他的隊伍,背上背叛、負義之名。

但他們卻甘於同命,一起為夢想搏一把,如文中所述:

「既然,無法成為一顆燃燒的太陽,就找個伴,在黝暗天空中,成為一起發亮的繁星。」

最終的結果證明:天才,能贏得一些比賽;團隊,才能使人贏得冠軍。

這3人因為彼此有信任基礎,互相補位下,竟成為奧運羽毛球場上的大黑馬。

其實,一群人在一起,不代表就叫作團隊。真正的團隊必須有人主攻、有人防守、有人甘居後備,彼此的犧牲取捨,都是因為共同願景。

很多聰明人知悉道理,卻往往辦不到,因為眼光只看自己,就無人甘居於配角。

而這3個人先看的是夢想,所以才懂得:為彼此退位,才可能一起抵達顛峰。

謝謝你們,還有場上無數的運動員們,為大家上了如此寶貴的一課。( 現正直播中,立刻點擊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