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都做數位轉型,為什麼這一期封面故事,我們專挑國泰金控寫?

原因是幾週前,主筆馬自明、資深記者韓化宇都提到,國泰金旗下的國壽,竟是遠距投保市占最高的壽險公司。它旗下7萬名業務員,有的75歲還在跑保險,竟能第一?我聽到後,覺得驚訝。

或許有人會問:它資源多,衝第一,不是正常的嗎?

我剛跑財經新聞時,遇到的大魔王就是它。儘管是國內金控資產第一大,卻極為保守、嚴謹,董座蔡宏圖躲媒體遠遠的,信奉沒新聞就是好新聞;集團以嚴格的SOP、數字管理聞名,開會抽問經理人,答不出數字就被轟出去。開會怎麼開、流程怎麼跑,都有嚴格規範。

穩坐金控龍頭,一頭活得好好的大象,何須轉身?10萬人換腦袋,又談何容易?

以前的國泰,就是一聲令下;如今它卻從最基礎的做起:對話。

為了能好好對話,簡直是翻天覆地。不但主管全部要上「對話課」,還要辦「高峰小聚」跟員工溝通;「數數發」這轉型大腦,在各單位抽調優秀員工組成20幾個「戰情室」開發新產品,一段時間後「鮭魚返鄉」,回到各單位帶動改革,終極目標是每位員工都輪過!

至於國壽業務部隊,則有超過百人參與開發數位懶人包,300位「說客」到各單位說明,真的學不會,還有50位「關懷小組講師」,手把手教學,一個也不放棄。他們同時也是天線,把第一線的問題傳達給總公司,供後續修改軟硬體參考。

那麼,回到最現實的問題。做了這麼多,真能提高國泰營收獲利嗎?

我把這問題問執筆的自明。他說,的確也有同業嘲笑他們,說花這麼大功夫,也不見得能賺錢,靠的就是祖產驚人,不怕賠;但顯然,國泰以前派出來開會的主管,白髮蒼蒼,現在的主管站出來,許多30幾歲,從髮色就看得出國泰轉變,這樣綿密的訓練、溝通、激盪,看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10年、20年。

大象正在做基礎工程,沒人知道未來如何,但顯然它開始轉身,開始不同。我們記錄這則進行式,想說的是,改革無捷徑,唯有滴水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