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1、公司推動數位轉型,導入「機器人」可能是最好的切入點。
2、導入機器人取代人工,重點不在「降低成本」,而是「重新檢視不合理流程」。

【本文】

前陣子,與一位任職於電子零組件通路商的好友相聚,席間他聊到,他們財務部門的員工人心惶惶,因為「機器人已經幹掉了部門兩個人了。」

上述「機器人,就是現在最紅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簡稱RPA,被視為將員工從手動、重覆性的任務解放出來的最佳解決方案。

來看一個常見的場景:

採購人員,將一封mail夾帶的PDF檔內容,先放到Excel報表中,最後再登載至ERP,整個流程可能要花上10多分鐘。然而,這個流程並沒有產生任何的附加價值,卻明顯浪費了員工的時間。

這時候RPA就派上用場了!RPA模仿人工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手動路徑,最終使得失誤率降低,成果品質提高,更重要的是,員工可以把精力放在更重要事項上。

多數企業在進行數位轉型時,或許沒有全盤思考策略與營運模式的牽連改變,但對於可以「降低成本」的數位科技總是相當歡迎的。

Gartner去年出了一份RPA支出報告。2018年,全球花在RPA的費用達美金6.8億元,預計2022年會到24億美元。RPA的領導公司UiPath在今年四月完成D輪5.68億美元的募資,估值超過70億美元。

根據Crunchbase資料顯示,這家公司從2015年至D輪共募得了10億美元。從上述行業整體發展與領導公司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RPA已經很快地從Gartner的技術成熟曲線(Hype Cycle)的「狂熱期待」階段,到了「實質貢獻生產力」階段。

對很多決策者來說,RPA不就是取代人力嗎?我認為,藉由導入RPA的過程,公司應該好好地查看既有流程不合理與無效率之處。

在導入RPA到某個單位之前,需要先把現有的重覆性工作流程完整地盤點一次,這時候就需要好好自問一下:

為什麼存在這些流程?
這些流程有達到預期中的成果?
哪些步驟可以去除掉,任務依舊能夠完成?

檢視完後,有時會很驚訝地發現,我們讓同仁一直以來重覆操作的流程,是因為牽就老舊電腦系統、軟體,以及無謂的簽核流程。沒有好好地優化既有流程,導入RPA只是讓IT人員寫自動執行腳本寫得痛苦萬分。

這時,中階經理人應該要能指出我們公司裡還有哪些流程需要檢視,以及以自動化提升效率。這是讓中階經理人擺脫瑣事,專注於工作執行成效的契機。而高階經理人更應站在策略層次,思考公司內各大流程之間的自動化串連,讓公司策略與營運之間的配適程度更高。

RPA直接衝擊了公司人力運用狀況,但別忽略了RPA對整體策略與營運的影響,這可能是數位轉型最好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