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塊土地,都有一個令人深刻感動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傳統。在地產業復興,是2020年涂卉老師的共創計畫焦點,她引導學生爬梳文化脈絡與傳產發展,希望以創意協助地方產業轉化為文創產業,進而提供加值服務或衍生跨域商品。

疫情時代下,完成進階版農村環境教育教具設計

組跳台、織黃麻,傳統技藝復興

豐原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成為山線地區農林業的集散中心,在經濟起飛的代工年代,豐原木業加工廠林立,發展出特殊車床技術—「跳台」,由師傅跳來跳去操作機具,眼明手快地靠移動手中的刀具,同時「車」好木器的內外側。

學生團隊走訪豐原,和全臺唯二懂得這項技術的跳台木工師傅江隆煙請益。為延續這項即將失傳的技藝,預計製作3本專刊,完整報導跳台技術以及豐原木業的歷史流變與現代轉型發展現況,隨冊會附有DIY小型跳台的組裝配件,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體驗以跳台機具製作簡單的木藝小品,並規劃與豐原聞名全臺的糕餅業合作,在購買糕餅的同時,禮盒內也可買到以跳台技術完成的精緻木製食器。

此外,日治時期豐原種植許多黃麻,老豐原人稱「布袋會社」的臺灣製麻株式會社,工廠就設於豐原(當時稱葫蘆墩),以製造黃麻袋為主。另一組學生團隊則以黃麻為主題,以平面刊物與動態影片的方式,呈現豐原黃麻產業的迭起興衰,並提供黃麻編織材料包來增加互動性,大家讀完故事書後,還能自己動手編織出黃麻飲料提袋。

活化糖廠、開發避難包,從過去看見未來

后里區月眉糖廠,不僅是歷史悠久的百年製糖工廠,還有全臺唯一的煙囪隧道,停止生產後現轉型為觀光糖廠。學生團隊走訪後發現,廠內展示區欠缺整體規劃,於是提案透過多媒體與五感體驗方式重新活化,擦亮觀光亮點,「遊客不僅可藉由導覽解說文字來了解糖業發展歷史,更可於展區內聞到煉糖時的蔗糖香氣、五分車載送甘蔗的聲音。」涂老師期待在展示區內可達到五感設計,透過多重感官體驗引導,提升遊客當下的愉悅感受,有效傳遞當地糖業文化的發展脈絡。

后里地區在921大地震時災情嚴重,為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最後一組學生團隊以國小防災教育導入商品設計,開發一款多功能地震緊急避難包,如同早期醫療貧瘠且交通不便時代中的「寄藥包」一樣,皆可成為緊急危難時的救命稻草。摺疊避難包打開後,又可成為實用的防災頭套,避免頭部被掉落物品砸傷。

學生從活動中,學習空間規劃、商品設計與教材設計

山海有相逢,聯合行銷力量大

涂老師亦透過課程讓學生實際參與地方大型活動,如:「2020花現龍井」與「2020豐原公老坪柑橘野餐日」,從展場的平面視覺設計、空間規劃、活動流程、商品包裝設計到預算控制等,皆由同學一手操刀。

最令老師感動的是,每次由學生主辦的活動,皆獲得地方農會或協會的大力肯定,紛紛表示學生在創意度與實踐力上,比公關公司主辦的還更有效果,「累積4年的努力,我們從原本學校計畫執行的單位,慢慢變成地方行銷顧問的角色,會主動找我們諮詢或洽談產學合作。」

2020年涂老師特別在活動現場,加入山海交疊、共存共榮的概念,把海線的特色帶入山城,把山城的農產品帶進海線。像是在「花現龍井」活動現場販售豐原公老坪的柑橘產品;在「豐原公老坪柑橘野餐日」攤位中,也會展售龍井海線商品。

「臺中有山又有海,每個地區都別具特色。」涂卉老師認為,談振興農村或地方創生,不該以單一地區特色去看待,若把山海串在一起行銷,反而可增加商品多元性,激發遊客的新奇感進而提高購賣意願。她期待來年能再深入東勢區與石岡區的山城,為臺中山海之間譜出一段段美妙樂章。

合作場域〉臺中市豐原區、后里區
學校科系〉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助理教授 涂卉 

● 如欲進一步瞭解更多農村實踐的精彩訊息,歡迎至【大專院校農村實踐校園共創計畫】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