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們一口接一口品嘗社區耆老做出來的古早味菜頭粿,綿密的口感加上豬肉、油蔥的香氣,入口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一種媽媽的味道。這是現在來到旗山,除了到糖廠吃冰、跟小火車拍拍照,逛老街之外的選擇之一。

高師大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蔡執仲老師默默地耕耘社區營造8年了,他一直以旁觀者的角色,陪伴著社區的成長:「其實這些農民看似含蓄,內心都很澎湃、很有想法,我們學校能作的就是陪伴,先認同、讚美他們現有的能量,把經費投入社區,讓他們嘗試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再幫他們把資源或鄰近的社區串連起來,讓量能較為不足的社區也能夠有支撐的力量。」

透過食農教育、田間體驗等方式,認識到這片土地居民愛鄉的理念

借重銀髮力,找回傳統古早味

相對於其他社區,旗山糖廠社區已經算是活動力比較強、有自行集客能力的社區,然而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曾渝媗仍期待能為社區找到更多體驗元素,甚至讓長者也能走出家門、參與這些活動。於是蔡老師利用「以永續發展理念發展社區地方創生模式」計畫的經費,帶著學生一起協助社區辦理「大埕來看戲,一人一道菜」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參與的家庭都必須準備一道以當地食材做出來的拿手菜,找出特色產品,因而發掘出菜頭粿這個傳統的好味道。於是老媽媽大顯身手,先教會其他地方耆老做菜頭粿,再讓他們化身為料理達人帶著遊客DIY,過程中也帶著大家認識友善農業、從產地到餐桌的低碳飲食概念,形成一套完整的環境教育,希望於2021年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曾執行長表示:「老師陪著我們撰寫教案、規劃農村體驗旅行,並提供建議,在推出這個體驗行程後,我們全年的遊客人數從7000多人上升到11561人,而且仍持續增加中。」

目前,旗山糖廠社區由傳統記憶找出的體驗行程已高達8種,每一種都會邀請不同的社區耆老擔任講師,讓他們賺取一些零用錢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成就感,進而鼓勵更多耆老走出來,形成健康的銀髮力,讓長輩也能成為社區活力來源。

愛鄉愛土,培養在地認同與驕傲

而蔡老師對於高雄大樹的三和瓦窯則是另一種陪伴。為了將傳統磚瓦之美推展到鄰近學校,也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家鄉特色,蔡老師帶著學生先到三和瓦窯學習製陶,再由這批學生到鄰近的國小教學,讓孩子們培養出在地的認同感及驕傲,進而連結對於土地的情感。

同時也串連大樹區的張媽媽休閒農場、陽光果子及大旗美農村體驗物產直賣所,共同開發桑葉奇蹟茶、龍鳳茶等在地無毒農業的加工品,擴大行銷利基,並協助部分商家重新設計產品識別及包裝,也針對各農場特色開發認識農場的採果或體驗行程,讓遊客不只體驗,還能在體驗當中認識無毒農業與土地的關聯性,透過食農教育、田間體驗等方式,認識到這片土地居民愛鄉的理念。

尋求社區與小農、社企的橫向跨域合作管道

串連鄰近社區,一起說出好故事

蔡老師認為社區營造其實就是串連社區,一起去說一個故事,當然首先必須要找出說故事的元素,「例如大樹產龍眼,要找出龍眼對社區代表的意義。」而故事也不能憑空捏造,必須要透過耆老訪談,深耕歷史,彌補不同時代造成的斷層及觀念衝突。

「這些都無法數據化,只有用心體會、陪伴,適時導入新觀念,帶著社區居民回溯小時候的記憶,建構出他們的藍圖。」蔡老師表示在橫向串連的部分,必須幫助他們從競爭走向合作,「競爭只會互相干擾,合作才能創造雙贏。」一個社區的問題也許可以從另一個社區的資源來解套,唯有這種緊密的串連,才能帶動社區間的互動,共同提昇區域的力量,這也是蔡執仲老師認為地方型大學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

合作場域〉高雄市旗山區糖廠社區、大樹區三和瓦窯

學校科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助理教授 蔡執仲 

● 如欲進一步瞭解更多農村實踐的精彩訊息,歡迎至【大專院校農村實踐校園共創計畫】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