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是與時俱進,是一個進行式,持續不斷創新改變遊戲規則也是需要的,因為金融科技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普惠金融,並去克服所謂的數位落差。」和泰產險總經理莊瑞德先點明數位轉型對於金融保險業的意義。

生活化及遊戲化成為保險新趨勢

在科技的加持下,保險科技的確有了不一樣的樣貌。過去投保是憑藉大數法則的運用,隨著數位的應用, UBI保險興起,所謂的UBI為「Usage Based Insurance」,以車險為例,便是以車輛使用狀況與駕駛行為等因素,透過雲端系統做數據分析,比起傳統車險只是針對性別、年紀、肇事頻率這類傳統印象來做保險分級,相較於傳統車險,UBI 車險的好處就是計價的彈性高,「也就是能夠根據場景或碎片進行保障,不僅更彈性、客製化,也獎勵好駕駛行為而節費。」莊瑞德分享新加坡推行的保險充值,「以往一次就得買一年一百萬的意外險,現在可利用充值(recharge)的方式,一次只需新幣0.7元,就能增加新幣70元保額,保障360天,就像去7-11充值點數,場景可自選,保險的生活化及遊戲化也是一個新趨勢。」

產品改變,通路服務自然也會跟著改變,「要因應這些改變,公司內部就要數位轉型,其中人才還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跨界人才。目前和泰在營運企劃室有個數位發展的團隊,仍在萌發階段,未來除了會加強人才的發展,也會跟母集團強化合作,並與大學展開建教合作,像與中原大學開發文字語音的客服,就是一例,這也是和泰在AI as a service的展現,希望從MaaS(Mobile as a service),發展到智慧客服、再到智慧行銷及最後的智慧銷售,結合更多場景,提供最佳的保險應用及服務。」莊瑞德說。

透過行動身分識別服務 創造保戶、企業、社會三贏

目前和泰產險有六成比重是車險,從此車聯網出發到物聯網的保險,便成了和泰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和泰產險積極推動行動投保,希望從經銷商報價到投保理賠,能夠在手機上完成外,也積極為員工AI賦能,同時推動理賠的智能服務,利用遠距勘車,完成整個理賠的過程,又利用與電信業合作的數位行動認證,讓客戶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利用行動手機報案,一旦報案成功就可獲得理賠受理的封包,莊瑞德表示,「這個試行方案已報告過,現階段在進行系統嫁接,最晚預計九月完成。」這也是和泰繼參與「保險理賠醫起通」外,加速推動的創新理賠服務。

莊瑞德進一步補充,有鑑於行動身分識別服務是趨勢,健保局APP「健保快易通」便是使用MID行動身分識別服務 (Mobile ID)來做到口罩實名制申請的一個例子,「套在金融應用上,目前由金融機構共同籌組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F FIDO。各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都可用同一標準導入,降低開發成本,甚至做到跨機構行動身分識別互通。」

有了MID的技術,被保險人本人就能透過手機進行實名認證,證明手機持有人為被保險人本人,且取得被保險人同意就能取代簽名提出理賠申請的意思表示,並將理賠案透過數位憑證線上簽核,縮短服務流程從傳統紙本文件約3-4天的流程,進化為線上受理二十四小時內完成,目前試辦險種以車體險優先。

藉由流程的優化,與傳統車險理賠流程最大的差異就是數位身分驗證、數位憑證簽署,對保戶而言,能縮短理賠申請時間,減少文件傳遞、個資外洩風險,同時降低防疫人群接觸;對業者來說,可加速理賠時效,理賠流程自動串接及減少紙張浪費外,對社會而言,更有助打造一個安全的金融友善環境,創造三贏結果。

「一如我所強調,數位轉型是要與時俱進,產險也是如此,除了需要更多的跨界人才投入,在科技助攻下,才能讓無所不在並無法量化的風險,化為更多實際的保險應用,而和泰產險也承襲這樣的概念,持續推出更貼近生活、時代的產品及服務,像是行動裝置險、個人資安險,及近期推出的疫苗險等,都是創新的險種。」莊瑞德說,「透過保險的擴展,讓社會更安全和諧,這其實也是保險業的責任,同時也要借科技之力,讓金融科技應用得更透徹,實現真正的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