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CEO50俱樂部有一次在課堂上討論烏俄戰爭,兩位老闆不藏私分享出口「踩地雷」經驗,有些國家,例如中東國家,即便政府核准,寧可得罪客戶,也不出口。

為什麼這樣思考?「全球一打仗,我第一個想到是美國的態度,」中部一家大型機械集團總裁分享一件驚險的案例。

他說,他一直將中東列為不出口的國家。但,有一次業務主管拿到來自中東的訂單,也拿到政府的核准,當時貨已經合法出口,財務主管警覺,發了一封mail給他。

這位老闆當時人在國外,收到財務主管來信後,大吃一驚,因為他一再三令五申,伊朗、北韓這些國家不管什麼原因,即使政府核准,都不能出貨;當時那批貨要到新加坡轉口,他去攔截,要求這批貨到新加坡後,立刻運回台灣,寧可損失賠償客戶。

為什麼?「因為要看美國臉色,」老闆說,因為美國FBI無遠弗屆,萬一查到你跟美國的「敵對國」有往來,表面上可能沒辦法管你,但他可以運用很多管道來處罰你,像以後要到美國,不給你簽證等等。

為什麼他戒心這麼高?因為同業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一次要去美國參展,簽證卻下不來,一查才發現自己被FBI「盯上」;因此,他認為,雖然生意歸生意,政治歸政治,但政治會去影響生意,所以千萬要小心美國的態度。

產品最終出到哪裡,至少要查「三層」

另一個case是,出貨要想「三層」。

另一位紡織老闆分享,有一家日本的大商社,在香港做生意,有一次它要求台灣供應商要提供一個非常高機能性的布,量不大,供應商在台灣找到這塊布,然後出貨給它,原本是一件單純交易,後來卻變得很複雜。

這家商社將這塊布,輾轉賣給美國敵對國家的導彈系統上,被美國FBI追到,一路追到日本商社,追到了台灣,最後那家商社負責這project的整個team,全部被fire掉,甚至追到台灣來,台灣後來沒事,雖然虛驚一場,但這件事學習到對客人DD(實地查核)得不夠精準。

經過這件事,台灣公司才發現,不是出貨就算了,要了解產品最終出到哪裡,至少要查「三層」,寧願採最高規格,做到滴水不漏,也不要因為一張訂單,讓企業陷入風險。

★更多精彩內容、現場問答、教授實戰經驗,歡迎報名商周CEO學院-CEO領導學程